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󲟋󲞽󲟃󲟅󲟄󲟉󲞻󲞶󲟊󲟁󲞼󲞾𢾭󲟂𢾾󲟀󲞿󲞷󲞺󲟈󲞸󲞹󲟇󲟆𨊴

說 明

正  字 A01738 攴-11-15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手寫字也。从攴,手寫字聲,《周書》曰:「用手寫字(敷)遺後人。」(芳无切)
段注本:手寫字手寫字也。从攴,尃聲,《周書》曰:「用手寫字(敷)遺後人。」(芳無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手寫字也。从攴,尃聲。段玉裁注云:「俗作敷,古寸與方多通用。」楷書寫法:左上作「甫」:左直筆作豎,右下筆鉤起,寫法參「甫」字;左下作「方」,橫折鉤起筆不觸上橫,寫法參「方」字;右半作「攴」之變形「攵」,捺之起筆不觸撇、橫。
注  音 ㄈㄨ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散佈、佈施。《說文解字.攴部》:「敷,𢻱也。……《周書》曰:『用󲞶(敷)遺後人。』」《說文解字.攴部》「𢻱」字清.段玉裁.注:「今字作施。施行而𢻱廢矣。」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文命敷於四海,祇承於帝。」唐.皮日休〈十原系述.原弈〉:「舜不忍伐,而敷之文德,然後有苗格焉。」

2. 鋪設、展開。《書經.顧命》:「牖間南嚮,敷重篾席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跪敷衽以陳辭兮,耿吾既得此中正。」

3. 陳述。《詩經.商頌.長髮》:「敷奏其勇,不震不動,不戁不竦,百祿是總。」南朝宋.謝靈運〈山居賦〉:「研書賞理,敷文奏懷。」

4. 塗抹。如:「敷臉」、「敷藥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六:「敷粉太白,施朱太赤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四回:「寶姑娘送去的藥,我給二爺敷上了,比先好些了。」

5. 足夠。如:「入不敷出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三○回:「若遷延日月,糧草不敷,事可憂矣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四八.列傳.邊寶泉》:「入不敷出,一時強為彌補,後將何所取償?」

6. 姓。如明代有敷季雅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