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󳿃𠤘󳿄󳾾󳿅󳿂󳾿󳿁󳿀󳿆󰭖𡗞𢦕

說 明

正  字 A02817 矢-02-0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語以詞也。从矢,以聲。(于已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語巳䛐(詞)也。从矢,㠯聲。(于己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語巳詞也。从矢,以聲。楷書寫法:下作「矢」,起筆上接於「厶」,末捺改作頓點。「俟」、「唉」、「埃」、「挨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
注  音 ˇ
漢語拼音
釋  義

當助詞:

⑴ 表示已然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矢部》:「矣,語巳詞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晉侯在外,十九年矣。」《荀子.勸學》:「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。」

⑵ 表示肯定。如:「由來久矣」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,雖曰未學,吾必謂之學矣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龍虛》:「世俗言龍神而升天者,妄矣。」

⑶ 表示必然。《老子》第七四章:「夫代大匠斲者,希有不傷其手矣。」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上》:「歲孰且美,則民大富樂矣。」

⑷ 表示命令。《左傳.宣公四年》:「乃速行矣,無及於難。」《莊子.秋水》:「往矣,吾將曳尾於淦中。」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:「先生且休矣,吾將念之。」

⑸ 表示感嘆。如:「垂垂老矣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甚矣,吾衰矣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登臺賦〉:「休矣美矣!惠澤遠揚。」

⑹ 表示疑問。相當於「乎」、「呢」。《詩經.小雅.六月》:「侯誰在矣?張仲孝友。」《禮記.文王世子》:「文王謂武王曰:『女何夢矣?』」

⑺ 表示停頓,以引起下文。《詩經.周南.漢廣》:「漢之廣矣,不可泳思;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」《論語.里仁》:「惡不仁者,甚為仁矣;不使不仁加乎其身。」

(8) 表示結束。相當於「耳」。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:「彼則肆然而為帝,過而遂正於天下,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一》:「齊者,我讎國也,故寡人之欲伐也,直患國弊,力不足矣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