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󳘿󳘾

說 明

正  字 A02401 火-05-09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毛炙肉也。从火,包聲。(薄交切)
字樣說明 左旁「火」之末筆作頓點。右半作「包」︰下作「巳」,末筆作豎曲鉤,出「勹」外側,寫法參「包」字。
注  音 ㄆㄠˊㄆㄠˋㄅㄠ
漢語拼音 ㈠páo ㈡pào ㈢bāo
釋  義

ㄆㄠˊ

1. 原指燒烤帶毛的獸肉,後泛指烘烤、炙燒食物。如:「烹羊炮羔」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炮,毛炙肉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毛炙肉,謂肉不去毛炙之也。」《詩經.小雅.瓠葉》:「有兔斯首,炮之燔之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八二回:「雖無炮龍烹鳳,端的是肉山酒海。當日盡皆大醉,各扶歸幕次裡安歇。」

2. 燒灼。如:「炮烙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七年》:「令尹炮之,盡滅郤氏之族黨。」

3. 以烘焙的方式精煉藥材。如:「炮煉」、「炮煎」、「如法炮製」。《鏡花緣》第五回:「公主也輕輕笑道:『據我看來,今日不獨賞花,還炮製藥料哩。』」

㈡ㄅㄠ

1. 烘烤、烘焙。如:「將鞋子放在爐臺上炮乾。」

2. 一種以旺火急炒之烹飪法,用於快炒肉片、肉丁等。如:「炮羊肉」、「炮炒雞丁」。

ㄆㄠˋ

1. 一種可發射鐵、石、彈丸或火藥的重型兵器。如:「開炮」、「高射炮」、「迫擊炮」。《清史稿.卷一四○.兵志一一》:「以後隨時添造,自數千斤以至萬斤大炮,或鋼或銅,均可自造。」

2. 爆竹。如:「鞭炮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「到了月牙池,見許多游船在那裡放花炮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