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󳘿󳘾

說 明

異 體 字 A02401-001 火-05-09
內  容

〔關鍵文獻〕

龍龕手鑑.部》。



#「炰」另兼正字
⇒「缹」之異體
研訂說明
注  音 ㈠⑴ㄅㄠㄆㄠˊㄆㄠˋㄈㄡˇㄆㄠˊ
漢語拼音 ㈠⑴bāo ⑵páo ⑶pào ㈡fǒu #pá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炰」為「炮」之異體。「炮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毛炙肉也。從火包聲。」「炰」字始見《詩.魯頌.閟宮》:「毛炰胾羹。」《傳》:「毛炰,豚也。」《龍龕手鑑.火部》:「『炰炮』,二正。步交反,合毛炙物也,一曰:裹物燒也。」已以二字為同。《廣韻.平聲.肴韻》:「『炮』,合毛炙物也,一曰:裹物燒。『炰』,上同。」按:二字均從火包聲,形符一作「火」、一作「灬」,一在左、一在下,音義無殊,實同一字,故可收。該字音讀有三:一種烹飪法,與炒相似,但不放油,爐火要大,如「炮羊肉」,念ㄅㄠ。用火精煉,如「炮製」,又裹物而燒,念ㄆㄠˊ。軍用火器,同「砲」,念ㄆㄠˋ

#「炰」另兼正字

⇒「缹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