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 異 體 字 B00764-004 𠅪 亠-10-12 內 容 〔關鍵文獻〕《四聲篇海.亠部》。 ⇒「聒」之異體。 研訂說明 注 音 ㈡ㄨㄤ ㈠ㄍㄨㄚ 漢語拼音 ㈡wāng ㈠guā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㈡「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,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」、古文作「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」,篆文作「」,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,篆文從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,曲脛也。,古文從。」)今則省作「尪」。「」字始見《四聲篇海.亠部》,曰:「古文,音尪。」不詳為何字之古文,且僅記其音而已,然審視字形,其中之「亢」,當是由古文「」省變而來,左右之「王」,當是篆文「」從「」聲之省「屮」者,復又增一「王」,合之而成「」,猶重形俗體是也。此字形雖省變大過,然猶能得其迒之跡,其為「尪」之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㈠⇒「聒」之異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