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𠅪󷘧󷘦󷘤𡯪󷘩𡯭󷘨𡯲󷘥󷘣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B00764-001 尢-04-07
注  音 ㄨㄤ
漢語拼音 wā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。「手寫字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曰:「尢,手寫字也,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大徐本曰:「手寫字,曲脛也。手寫字,古文從手寫字。」)段氏注曰:「『篆文』,各本作『古文』,今正。『尢』者古文象形字,『手寫字」者小篆形聲字,此亦古文二,篆文手寫字之例,必取古文為部首者,以其屬皆從古文也。……本從手寫字聲,省作『尪』。」以漢字先象形後形聲,先無聲字後有聲字之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是也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《字鑑.唐韻》,於「尪」字下曰:「俗作『手寫字』。」《字彙.尢部》竝同。按:「尪」字本從「尢」,其作「兀」者,當是省筆為之,不然,則是形近而訛者,此於傳鈔之際多有之,故曰「俗」是也。此字形變而字書收錄,為「尪」之異體有據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764-002 尢-04-08
注  音 ㄨㄤ
漢語拼音 wā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。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手寫字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手寫字,曲脛也。手寫字,古文從手寫字。」)今省作「尪」。

手寫字」字始見《字彙.尢部》,與「尪」、「手寫字」同,《正字通.尢部》從之。此字當是由篆文「手寫字」省變而來,右旁本從「手寫字」,省作「王」;左旁之「手寫字」則省筆作「手寫字」,而成「手寫字」。字形雖與篆文略有出入,然猶能得其省變之跡,其為一字當可認定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764-003 𡯪 尢-07-10
注  音 ㄨㄤ
漢語拼音 wā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。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是也,說詳「手寫字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手寫字、曲脛也。手寫字,古文從手寫字。」)今則省作「尪」。

手寫字」字始見《新加九經字樣.雜辨部》。此字其實為篆文「手寫字」楷定不省之形,本字如此,今既以省形之「尪」為正字,則不省之「手寫字」為其異體矣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764-004 𠅪 亠-10-12
注  音 ㄨㄤㄍㄨㄚ
漢語拼音 ㈡wāng ㈠guā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,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、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手寫字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手寫字,曲脛也。手寫字,古文從手寫字。」)今則省作「尪」。

手寫字」字始見《四聲篇海.亠部》,曰:「古文,音尪。」不詳為何字之古文,且僅記其音而已,然審視字形,其中之「亢」,當是由古文「手寫字」省變而來,左右之「王」,當是篆文「手寫字」從「手寫字」聲之省「屮」者,復又增一「王」,合之而成「手寫字」,猶重形俗體是也。此字形雖省變大過,然猶能得其手寫字迒之跡,其為「尪」之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⇒「聒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B00764-005 人-06-08
注  音 ㄨㄤㄎㄨㄤㄎㄨㄤ
漢語拼音 ㈡wāng ㈠kuāng #kuā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。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、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、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手寫字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手寫字,曲脛也。手寫字、古文從手寫字。」)今則省作「尪」。

手寫字」字始見《龍龕手鑑.人部》,曰:「俗。去王、去誑二反。」未詳為何字之俗,且僅標其音而缺其義,然《荀子.王霸》:「是故百姓賤之如手寫字,惡之如鬼。」楊倞注:「字書無『手寫字』,蓋當為『手寫字』,病人也。」故《字彙.人部》「手寫字」字曰:「烏光切,音『汪』,與『手寫字』同。」按:「手寫字」即「尪」。「尪」從尢手寫字聲,「手寫字」從人匡聲,「匡」從匚手寫字聲,則「尪」、「手寫字」二字古音同。復次,「尪」從尢,即「大」之偏曲之形,大亦人也,與「手寫字從人義同,則「手寫字」、「尪」為一字之異體,非但文獻有據,字書有錄,且構字之旨亦可通,今既以「尪」為正字,則「手寫字」為其異體,信而有徵,故可收。

#「手寫字」另兼新正字。

⇒「劻」之異體



#「㑌」另兼正字
異 體 字 B00764-006 󷘣 玉-02-06
注  音 ㄨㄤ
漢語拼音 wā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。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、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、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手寫字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手寫字,曲脛也。手寫字,古文從手寫字。」)今則省作「尪」。

手寫字」字僅見《龍龕手鑑.九部》,曰:「俗。烏光反,正作『尪』。」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僅右旁之「王」、「壬」橫撇筆勢之別耳,是為一字無疑。夫「手寫字」字左旁從「九」,「尪」字從「尢」,二者形近。本從「尢」而改從「九」,其因或有二:形近而誤,不然則為筆勢連筆之異,故字書以為「俗」是也。此字於字書雖為孤證,然省變之跡猶能得知,其為「尪」之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764-007 󷘤 几-07-09
注  音 ㄨㄤ
漢語拼音 wā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,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、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、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漢字發展之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手寫字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手寫字、曲脛也。手寫字,古文從手寫字。」)今則省作「尪」。

手寫字」字始見《龍龕手鑑.几部》,曰:「烏光反。弱也、羸也。」《四聲篇海.几部》竝同。此字右旁從「手寫字」,乃篆文從「手寫字」之遺,其左旁從「几」,與「尪」之從「尢」形近,改作之因或有二:形近而誤,不然則為筆勢省減者也,以其與「手寫字几」字掍,故《中華字海.几部》乃以為「手寫字」之訛字也。此字形雖有所改易,然求之俗字之例,其為「尪」之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764-008 󷘥 山-06-09
注  音 ㄨㄤ
漢語拼音 wā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,為「尪」之異體。「尪」字見《說文解字.尢部》,大徐本以為篆文作「手寫字」、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「手寫字」、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以漢字發展之規律度之,段說為是,說詳「手寫字」字條。《說文.尢部》:「尢,手寫字也、曲脛人也。從大、象偏曲之形。……手寫字,篆文從手寫字。」(此依段注本,大徐本則曰:「手寫字,曲脛也。手寫字,古人從手寫字。」)今則省作「尪」。

手寫字」字僅見《龍龕手鑑.九部》,曰:「烏光反。」只記其音而無字義。觀此字形,其上作「手寫字」,恐是離析篆文從「手寫字」之形而改列左右;其下作「九」,則與「尢」形近,是為形近而誤,不然則為筆勢連筆而異者也,據此,則此字形改易雖甚,然猶知其為同,故可收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