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󰜮󰜩󰜬󰜪󰜢󰜥󰜨𠚗󰜫󰜣A00327-028󰜭󰜦𦞞󰜤󰜧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327-001 凵-07-09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《金石文字辨異.平聲.覃韻》引〈唐鄭公德政碑〉作「手寫字」;《四聲篇海.凵部》:「函,音咸……又音含……。手寫字,同上。」;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俗書加畫者》:「函,俗作手寫字。」;《字彙.凵部》:「手寫字,俗函字。」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327-002 𠚗 凵-09-11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《四聲篇海.凵部》:「手寫字,含咸二音,與手寫字義同。」《字彙補.凵部》:「手寫字,與手寫字同。」按「手寫字」既為「函」之異體,而「手寫字」同「手寫字」,則「手寫字」亦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327-003 囗-07-10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《廣韻.平聲.覃韻》:「手寫字,《說文》:『舌也。』。」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古文異體》:「手寫字,古文。」《字彙.囗部》:「《復古編》手寫字又作函,筆迹小異。」《正字通.囗部》:「手寫字,函本字,舊本音訓同函。」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327-004-1 𦞞 肉-10-14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《集韻.上聲.感韻》:「手寫字手寫字,口上曰臄,口下曰手寫字。或從肉。」按,「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本字(見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),《正字通.囗部》:「手寫字,函本字。」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327-005 󰜢 凵-06-08
注  音 ㄏㄢˊㄧㄡ
漢語拼音 ㈠hán ㈡yōu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《金石文字辨異.平聲.覃韻》引〈唐王清源碑〉作「手寫字」。《干祿字書.平聲》:「手寫字函,上通下正。」《四聲篇海.凵部》:「手寫字,音函,義同。」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⇒「幽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327-006 󰜣 囗-07-10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《類篇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胡南切,《說文》:『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。』」是「手寫字」乃篆體「手寫字」之楷化。《經典文字辨證書.ㄢ部》:「手寫字,正。函,俗。」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327-007 󰜤 臼-02-08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《隸辨.平聲.咸韻》作「手寫字」,引〈魏甄皇合坐板函銘文〉:「昭皇后識坐板手寫字。」《字鑑.平聲.覃韻》省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胡南切。《說文》:『手寫字,舌也。從ㄢ,象形。』隸作手寫字,下從杵臼字。」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327-008 󰜥 凵-07-09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《偏類碑別字.凵部》引〈唐尼廣惠塔銘〉作「手寫字」。《佛教難字字典.凵部》收「手寫字」為異體。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327-009 󰜦 肉-04-08
注  音 ㄏㄢˊㄏㄢˊ
漢語拼音 ㈠hán ㈡hán
研 訂 者 林炯陽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函」之異體。函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舌也。象形。舌體ㄢㄢ,從ㄢ,ㄢ亦聲。」俗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ㄢ部》云:「手寫字,俗手寫字,從肉今。」《廣韻.平聲.覃韻》:「手寫字,《說文》:『舌也。』手寫字,《說文》同上。」故「手寫字」可收為「函」之異體。

⇒「肣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