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󱻨󱻰󱻧󱻦󱻠󱻳󱻫󱻲󱻥󱻯󱻭󱻪󱻶󱻬󱻢󱻡󱻷󱻣󱻩󱻱󱻤𢽠𢽡󱻵󱻮𢾷󱻴𧗲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1303-001 彳-11-14
注  音 ˇㄓㄥ
漢語拼音 ⑴zhǐ ⑵zhē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「徴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壬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召也,從壬從微省。陟陵切。」

《龍龕手鑑.彳部》收「徴」,云:「陟里、陟陵二反。召也,明也,成也,虛也,證也,又姓。」

考《隸辨.平聲.蒸韻》引〈史晨奏銘〉「手寫字」,則此「徴」字當從隸省楷化而得,《說文》楷作「徵」,今《異體字例》:「凡徵形多作徴」。故收「徴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1303-002 𢽡 攴-08-12
注  音 ˇㄓㄥ
漢語拼音 ⑴zhǐ ⑵zhē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壬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召也,從壬從微省。陟陵切。」

《字彙.攴部》收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亦古徵字」。又《正字通.攴部》手寫字,注云:「舊註亦古徵字。按從山從石無義,……《說文》徵,載壬部,古文作手寫字,義闕。……凡古文轉寫失真者,闕可也。」

故「手寫字」之字形,雖從古文訛變,楷化而得,然字書多收為古文徵字,則「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可也。

異 體 字 A01303-003 𢾷 攴-10-14
注  音 ˇㄓㄥ
漢語拼音 ⑴zhǐ ⑵zhē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壬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召也,從壬從微省。陟陵切。手寫字,古文」。

手寫字」之字形,見於《集韻.平聲.蒸韻》徵,古作手寫字。又《康熙字典.攴部》徵,古文手寫字

故「手寫字」字當由「徵」之古文楷化而得,可收為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1303-004 󱻠 人-12-14
注  音 ˇㄓㄥ
漢語拼音 ⑴zhǐ ⑵zhē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

手寫字」之字形見於《金石文字辨異.平聲.蒸韻》引〈東魏司馬昇墓志銘〉,並按云:「手寫字即徴」。而《異體字例》:「凡徵形多作徴」。故「手寫字」亦即「徵」也。又據《異體字例》:「凡彳形多作亻」。則「手寫字」、「徵」當無別也,「手寫字」收為異體字。

異 體 字 A01303-005 󱻡 彳-11-14
注  音 ˇㄓㄥ
漢語拼音 ⑴zhǐ ⑵zhē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

《廣韻.平聲.蒸韻》收「手寫字」。此當為「徵」字缺筆,蓋避宋仁宗趙禎之諱,故徵、楨、貞……等十三字,皆避諱而改形。今收「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

*此形為避宋仁宗趙禎諱而省。

異 體 字 A01303-006 󱻢 彳-11-14
注  音 ˇㄓㄥ
漢語拼音 ⑴zhǐ ⑵zhē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

手寫字」之字形見於《廣韻.上聲.止韻》。「手寫字」字中從「手寫字」,蓋由隸變而來,《偏類碑別字.彳部》引〈魏奚智墓誌〉字作「手寫字」即取從「手寫字」之形。故《廣韻》收「手寫字」,當為「徵」字,其缺筆乃避諱之故。今並收「手寫字」為「徵」之異體。

*此形為避宋仁宗趙禎諱而省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