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󸝐𦯔𦳂

說 明

正  字 B03837 艸-06-10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艸也。从艸,夷聲。(杜兮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艸也。从艸,弟聲。(杜兮切)
注  音 ㄊㄧˊˊ
漢語拼音 ㈠tí ㈡yí
釋  義

ㄊㄧˊ

1.草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荑,艸也。」

2.茅之嫰芽。《玉篇.艸部》:「荑,始生茅也。」《詩經.邶風.靜女》:「自牧歸荑,洵美且異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荑,茅之始生也。」

3.泛指草木初生時之嫩芽。《後漢書.卷八二.方術列傳下.徐登》:「登乃禁溪水,水為不流;炳復次禁枯樹,樹即生荑。」《文選.郭璞.遊仙詩七首之一》:「臨源挹清波,陵岡掇丹荑。」唐.李善.注:「《本草經》曰:『赤芝,一名丹芝,食之延年。』凡草之初生,通名曰荑,故曰丹荑。」

4.發芽、萌發。南朝宋.謝靈運〈孝感賦〉:「荑柔葉於枯木,起春波於寒川。」南朝梁.沈約〈長歌行〉:「春隰荑綠柳,寒墀積皓雪。」

ˊ

除去田中野草。《字彙.艸部》:「荑,芟刈。」四部叢刊本《周禮.地官.稻人》:「凡稼澤,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。」唐.陸德明.釋文:「荑,音夷。」宋.李光〈去地草〉詩:「詎勞斧鉞誅,芟荑費鋤杷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