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478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gǔ |
釋 義 | 1. 樂器名。一種用皮革蒙覆中空木桶上所製成之打擊樂器。其形有大有小,聲音洪亮。又可用於指揮作戰,以鼓舞士氣。《說文解字.鼓部》:「鼓,郭也。春分之音,萬物郭皮甲而出,故謂之鼔。」《禮記.樂記》:「故鐘鼓管磬、羽籥干戚,樂之器也。」宋.蘇軾〈教戰守策〉:「使其耳目習於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,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。」 2. 敲擊、拍擊、彈奏。如:「鼓掌」、「鼓琴」、「鼓瑟」。《詩經.小雅.白華》:「鼓鍾于宮,聲聞於外。」唐.孟郊〈上張徐州〉詩:「願鼓空桑弦,永使萬物和。」 3. 振動。如:「鼓動風潮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鼓之以雷霆,潤之以風雨。」晉.潘尼〈後園頌〉:「翔鳥鼓翼,游魚載浮。」 4. 激勵、使振作。如:「鼓勵」、「鼓舞士氣」。 5. 冶鍊。《續漢書志.第二八.百官志五》:「出鐵多者置鐵官,主鼓鑄。」清.崑岡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.卷二一四.戶部.錢法》:「康熙二十三年議準,鼓鑄制錢。每文重一錢。」 6. 古時報時單位。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書證》:「或問:『一夜何故五更?更何所訓?』答曰:『漢魏以來,謂為甲夜、乙夜、丙夜、丁夜、戊夜;又云鼓,一鼓、二鼓、三鼓、四鼓、五鼓;亦云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;皆以五為節……更、歷也,經也,故曰五更爾。』」宋.蘇軾〈永遇樂.明月如霜〉詞:「紞如三鼓,鏗然一葉,黯黯夢雲驚斷。」 7. 姓。如春秋有鼓氏。 8.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