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󶓻󶔂𣪲𣪻󶓽󶓬󶓾𣫞󶓯󶓳𣫩󶓴𣫫󶓿󶓶𦦹󶓲󶓱󶓨󶓧𨖐𨗩󶓫󶓼󶓤󶓝󶓞󶓎󶓢󶓍䥣󶓘󶓇󶓡󶓰󶓌󶓖󶔃󶓙󶓚󶓛󶓵󶓩󶓐󶓏󶓸󶔁󶓭󶓔󶓟󶔄𨰒󶓜󶔀󶓺󶓗󶓑󶓪󶓹󶓉󶓊󶓋󶓷󶓣󶓮󶓓󶓒󶓕󶓠󶓥󶓈𪚆󶓦

說 明

正  字 A04368 金-20-2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穿木也。从金,糳省聲。(在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所以穿木也。从金,糳省聲。(在各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所以穿木也。从金,手寫字省聲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手寫字」:左「手寫字」下方置於「臼」內,右作「殳」,次筆不鉤,末捺改頓;下半「金」之下橫上之點、撇皆不觸橫筆。按:本典收「手寫字」(C10158),音ㄗㄨㄛˋ,為罕用字。
注  音 ㈠(讀音)ㄗㄨㄛˋ ㈡(語音)ㄗㄠˊ
漢語拼音 ㈠(讀音)zuò ㈡(語音)záo
釋  義

㈠(讀音)ㄗㄨㄛˋ

1. 穿孔或挖削用之工具。如:「平鑿」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鑿,穿木也。」《尸子.佚文》:「利錐不知方鑿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效力》:「鑿所以入木者,槌叩之也。」亦稱為「鑿子」。

2. 孔穴、器物上可容納柄之下凹部分。如:「方圓枘鑿」。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圜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四三.列傳.高適》:「而言利者,枘鑿萬端。」

3. 挖洞、穿通。如:「鑿壁借光」。《管子.輕重戊》:「疏三江,鑿五湖。」唐.李白〈丁都護歌〉:「萬人鑿盤石,無由達江滸。」

4. 刻鏤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鑿,鑿鏤花葉。」清.李伯元《南亭筆記》卷一:「風廊水榭間純以白玉鑿為花,貼於四壁。」

5. 敲、敲擊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四回:「那婆子揪住鄆哥,鑿上兩個栗暴。」明.馮夢龍《笑府.刺俗》:「有掘地得金羅漢一尊者,乃以手鑿其頭不已。」

6. 更造、開拓。《公羊傳.成公十三年》:「公鑿行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三.大宛列傳》:「然張騫鑿空,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。」

7. 牽強附會而求合於義理。如:「穿鑿附會」。《後漢書.卷四四.鄧張徐張胡列傳.徐防》:「今不依章句,妄生穿鑿,以遵師為非義,意說為得理,輕侮道術,寖以成俗。誠非詔書實選本意。」

8. 確實、明確。如:「確鑿不移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八回:「證據確鑿,情真罪當,無可出脫,就定了個斬立決,通詳上去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八.如是我聞二》:「然據其所言,乃鑿然中理。」

9. 箭、箭頭。《董解元西廂記》卷二:「春筍般指頭兒十箇,與張弓怎發金鑿。」元.關漢卿《狄青復奪衣襖車》第二折:「昝先鋒著箭鑿,史牙恰則一刀。」

ㄗㄠˊㄗㄨㄛˋ之語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