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󶉫󶉭𨛃󶉧𨛄󶉬󶉪󶉯𨜈󶉮󶉩󶉱󶉰󶉨𨝮󶉦

說 明

異 體 字 A04218-005 邑-14-17
內  容

〔關鍵文獻〕

廣韻.平聲.尤韻》。



⇒「聚」之異體
#「鄹」另兼正字
研訂說明
注  音 ㄗㄡㄐㄩˋㄗㄡ
漢語拼音 ㈡zōu ㈠jù #zōu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「鄹」為「鄒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邑部》:「手寫字,魯縣,古邾國,帝顓頊之後所封。從邑、芻聲。側鳩切。」《廣韻.平聲.尤韻》:「鄒、鄹,上同。」《龍龕手鏡.邑部》:「鄒、鄹,二正。」《龍龕手鑑.邑部》說同。《重訂直音篇.卷六.邑部》:「鄒、側鳩切。縣名,又姓。鄹,同上。」

按「鄒」從「芻」聲;芻,又愚切。「鄹」從「聚」聲,聚,才句切。二字古音並屬從紐、四部,故「鄒」古或作「鄹」。《論語.八佾》:「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?」鄹人即鄒人也。是則「鄹」可為「鄒」之異體。惟僅限於古縣名也。

#「」另兼正字。

⇒「聚」之異體



#「鄹」另兼正字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