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𣦜󵵐󵵑󵵏

說 明

正  字 A04046 足-12-19
說文釋形 「蹺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下橫斜挑;右半作「堯」:上作三「土」,左下之「土」下橫筆斜挑;下作「兀」,不作「几」,寫法參「堯」字。
注  音 ㄑㄧㄠ
漢語拼音 qiāo
釋  義

1. 抬起、舉起。如:「蹺腳」、「蹺起大拇指稱讚。」《玉篇.足部》:「蹺,舉足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九九回:「李十兒坐在椅子上,蹺著一隻腿。」

2. 謔稱死亡。如:「蹺了」、「蹺辮子」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三回:「誰知他的藥吃錯了,第二天他就蹺了辮子了。」

3. 跛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五八回:「那狗死過去了半日,蹬𢱉蹬𢱉的,漸漸還性過來,扒起一蹺一跌的走了。」

4. 在傳統戲劇、舞蹈中供表演者綁在腳上使用之木製道具。如:「踩高蹺」。元.周密《武林舊事.卷二.舞隊》:「鼓板、踏蹺、撲旗。」《六十種曲.白兔記.第三齣》:「今年齊整,跳鬼判的,踹蹺的,做百戲的,不能盡述。」



⇒「趬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