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𣦜󵵐󵵑󵵏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4046-001 󵵏 足-09-16
注  音 ㄑㄧㄠ
漢語拼音 qiāo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《玉篇.足部》:「手寫字,去堯切,舉足也。」《廣韻.平聲.宵韻》:「蹺,揭足。」《龍龕手鏡.足部》《龍龕手鑑.足部》並云:「手寫字,俗,手寫字遙反。」《彙音寶鑑.嬌上平聲》:「手寫字,同上手寫字字。」按「蹺」字當是從足、堯聲。「堯」字或有俗省作「手寫字」者。然則「蹺」之作「手寫字」,殆亦俗字省文,故「手寫字」可為「蹺」之異體矣。

異 體 字 A04046-003 足-12-19
注  音 ㄑㄧㄠ #⑴ㄐㄧㄠˇㄐㄩㄝˊㄑㄧㄠ
漢語拼音 qiāo #⑴jiǎo ⑵jué ⑶qiāo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《廣韻.平聲.宵韻》:「蹺,揭足,其略切。」《集韻.平聲.宵韻》:「蹺、趬、蹻、手寫字,丘祅切。舉趾謂之蹺。或作趬、蹻、手寫字。」《正字通.足部》:「蹺,丘腰切。竅平聲,舉足也。又企也,與蹻通。亦作手寫字,別作手寫字。」《康熙字典.足部》:「蹺,廣韻去堯切;集韻、韻會,丘祅切,並音趫。玉篇:舉足也。或作蹻。」按「蹻」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蹻,舉足行高也。從足,喬聲。丘消切。」原為正字,以其與「蹺」其略切,同為溪紐宵韻,聲韻俱同而通假,故《正字通》以「蹺」與「蹻」通。但以集韻謂「或作蹻」,《康熙字典》又秉以為說,於是「蹻」遂為「蹺」之異體矣。

#「」另兼正字。



#「蹻」另兼正字
異 體 字 A04046-004 𣦜 止-12-16
注  音 ㄑㄧㄠ ㈠⑴ㄐㄧㄠˇㄐㄩㄝˊㄑㄧㄠ
漢語拼音 ㈡qiāo ㈠⑴jiǎo ⑵jué ⑶qiāo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《廣韻.平聲.宵韻》:「蹺,揭足。其略切。」《集韻.平聲.宵韻》:「蹺、趬、蹻、手寫字,丘祅切。舉趾謂之蹺,或作趬、蹻、手寫字。」《正字通.足部》:「蹺,丘腰切,竅平聲,舉足也。又企也。與蹻通,亦作趬,別作手寫字。」《漢語大字典.止部》:「手寫字,同蹺。踮起腳後跟;蹺腳。《集韻.宵韻》:蹺,舉趾謂之蹺。或作手寫字。」按《字彙.止部》:「手寫字,與蹻同,舉足高也。」《正字通.止部》:「手寫字,同蹻。」「手寫字」為「蹻」之或文,蓋從止,從足,義無所別,「蹻」為「蹺」之異體,則「手寫字」亦為「蹺」之異體矣。

⇒「蹻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