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𨀭𨂶󵴊󵴉𨄪

說 明

正  字 A04027 足-09-16
說文釋形 「蹄」《說文》本作「A04053
大徐本:
手寫字,住足也。从足,適省聲。或曰蹢躅。賈侍中說:「足垢也。」(直隻切)
手寫字,足也。从足,虒聲。(杜兮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蹢躅。逗足也。从足,啻聲。或曰蹢躅。賈侍中說:「足垢也。」(直隻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下橫斜挑;右半作「帝」︰「亠」下兩筆輕觸上下筆,下「巾」之中豎,上接於橫鉤,寫法參「帝」字。
注  音 ㄊㄧ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獸足趾端之角質變形物,後借以通稱獸足。如:「牛蹄」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蹏,足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俗作蹄。」唐.劉長卿〈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〉詩:「江春不肯留歸客,草色青青送馬蹄。」

2. 古代捕獸器之一,或作為捕兔之用。如:「荃蹄」。《莊子.外物》:「荃者所以在魚,得魚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,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蹄,兔罝也。」

3. 踢。唐.柳宗元〈三戒.黔之驢〉:「驢不勝怒,蹄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