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450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,擇菜也。从艸、右。右,手也。一曰杜若,香艸。(而灼切) |
字樣說明 | 上作「艹」,四畫;下半作「右」︰上作一橫、一撇相交,下作「口」,寫法參「右」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ruò ㈡rě |
釋 義 | ㈠ 1. 擇菜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若,擇菜也。」 2. 香草名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若,一曰杜若香艸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往日》:「自前世之嫉賢兮,謂蕙若其不可佩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七啟〉:「薰以幽若,流芳肆布。」唐.陸龜蒙〈美人〉詩:「猶欲悟君心,朝朝佩蘭若。」 3. 順從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若,順也。」《書經.堯典》:「乃命羲和,欽若昊天,曆象日月星辰,敬授人時。」《詩經.魯頌.閟宮》:「新廟奕奕、奚斯所作。孔曼且碩、萬民是若。」《左傳.宣公三年》:「故民入川澤山林,不逢不若。」 4. 如。如此、這樣。《書經.大誥》:「爾知寧王若勤哉?」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寇深矣,若之何?」唐.白居易〈見敏君初到邠寧秋日登城樓詩詩中頗多鄉思因以寄和〉詩:「望鄉心若苦,不用數登樓。」 5. 及、比得上。《國語.晉語五》:「病未若死,祗以解志。」《論語.學而》:「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回:「我送妹妹一個妙字,莫若『顰顰』二字極妙。」 6. 你、你的。《莊子.齊物論》:「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則幸分我一杯羹。」 7. 疑問代詞。唐.盧照鄰〈行路難〉詩:「若個遊人不競攀,若個娼家不來折?」明.今釋澹歸〈八聲甘州.算軍持頻掛到於今〉詞:「若個喚春歸去?高柳足啼鵑。」 8. 至於,表示另提一件事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故學數有終,若其義則不可須臾捨也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若民,則無恆產因無恆心。」 9. 或、或者,表示選擇。《史記.卷一○七.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「願取吳王若將軍頭,以報父之仇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四回:「將鏡奩、妝盒、衾袱、衣包若大若小之物,一齊打開。」 10. 乃、才。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」 11. 似、好像。如:「欣喜若狂」、「旁若無人」。《左傳.定公四年》:「若聞蔡將先衛,信乎?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四九.禽部三.杜鵑》:「其鳴若曰:『不如歸去。』」 12. 發語詞。《書經.召誥》:「越若來三月,惟丙午月出。」《史記.卷七九.范睢蔡澤列傳.蔡澤》:「若夫秦之商君,楚之吳起,越之大夫種,其卒然亦可願與?」 13. 姓。如漢代有若章。 ㈡ 1. 「般若」:能證悟空理的智慧。梵語prajnā的音譯。《大智度論》卷一八:「答曰:『摩訶,秦言大;般若,言慧;波羅蜜,言到彼岸。』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論說》:「動極神源,有般若之絕境乎?」 2. 「蘭若」:寺院或空淨閑靜的地方。梵語「阿蘭若」的略稱。唐.杜甫〈謁真諦寺襌師〉詩:「蘭若山高處,煙霞嶂幾重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畫壁》:「偶涉一蘭若,殿宇襌捨,俱不甚弘敞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