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297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![]() ![]() 段注本: ![]() ![]()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qiè |
釋 義 | 1. 盜取、偷。如:「竊取」、「慣竊」。《說文解字.穴部》:「竊,盜自中出曰竊」。《周禮.地官.山虞》:「凡竊木者有刑罰。」《莊子.胠篋》:「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。」 2. 盜賊。《莊子.天道》:「邊竟有人焉,其名為竊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竊,賊也。」《史記.卷九九.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「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,何足置之齒牙閒。」 3. 私下。用以謙指自己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竊比於我老彭。」《戰國策.趙策四》:「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。」 4. 抄襲。如:「剽竊」。漢.王逸〈楚辭章句序〉:「取其要妙,竊其華藻。」漢.蔡邕〈上封事陳政要七事〉:「或竊成文,虛冒名氏。」 5. 侵害、危害。《呂氏春秋.卷二六.辯土》:「夫四序參發,大甽小畝,為青魚胠,苗若直獵,地竊之也。既種而無行,耕而不長,則苗相竊也。弗除則蕪,除之則虛,則草竊之也。」唐.王士元《亢倉子.用道》:「今夫惰農信地實生百穀,不力於其道,地竊其果稼而荒翳之。」 6. 男女私通。《詩經.鄘風.桑中序》:「世族在位,相竊妻妾,期於幽遠。」唐.皮日休〈鹿門隱書〉:「寒浞竊室,子頑通母,亂甚也。」 7. 暗地裡。如:「竊聽」、「暗自竊笑」。《史記.卷六五.孫子吳起列傳.孫子》:「齊使以為奇,竊載與之齊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王成》:「傳聞葛價翔貴,心竊喜。」 8. 附著。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竊,著也。」清.王念孫.疏證:「竊亦附之著也。」 9. 通「察」,指考察、觀察。《荀子.哀公》:「竊其有益與其無益,君其知之矣。」《孔子家語.好生》:「竊夫其有益與無益。」三國.王肅.注:「竊宜為察。」 10. 通「淺」,指淺、淡。《爾雅.釋獸》:「虎竊毛,謂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