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󳪷󳪰𤦡󳪵󳪴󳪲󳪶󳪳󳪹󳪻𤩟󳪱󳪽𤫍󳪺𨪖𨫹󳪼𩰔󳪸

說 明

正  字 A02583 玉-08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禁也。神農所作,洞越,練朱五弦,周加二弦。象形。凡珡之屬皆从珡。手寫字,古文珡,从金。(巨今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禁也。神農所作,洞越,練朱五弦,周時加二弦。象形。凡珡之屬皆从珡。手寫字,古文珡,从金。(巨今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象形。段玉裁注:「今人所用琴字,乃上从小篆,下作今聲。」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玨」,左半下橫斜挑;下半作「今」,「人」下短橫,不接撇、捺,末筆作橫撇,寫法參「今」字。
注  音 ㄑㄧㄣˊ
漢語拼音 qín
釋  義

1. 樂器名。《說文解字.琴部》:「琴,禁也。神農所作,洞越,練朱五弦,周加二弦。」

⑴ 國樂器中有古琴、七絃琴、月琴、胡琴等。《詩經.小雅.鹿鳴》:「我有嘉賓,鼓瑟鼓琴。鼓瑟鼓琴,和樂且湛。」《禮記.樂記》:「昔者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南風。」晉.王粲〈七哀〉詩二首之二:「獨夜不能寐,攝衣起撫琴。」亦借指琴聲。《左傳.襄公二九年》:「文子聞之,終身不聽琴瑟。」南朝齊.孔稚珪〈北山移文〉:「琴歌既斷,酒賦無續。」

⑵ 西洋樂器中有鋼琴、口琴、手風琴、管風琴等。

2. 彈琴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象往入舜宮,舜在床琴。」《晉書.卷五四.列傳.陸機》:「落葉俟微飆以隕,而風之力蓋寡;孟嘗遭雍門以泣,而琴之感以末。」《太平廣記.卷三一一.蕭曠》:「時月朗風清,曠善琴,遂取琴彈之。」

3. 種植,古代方言俗語。《山海經.海內經》:「爰有膏菽、膏稻、膏黍、膏稷,百穀自生,冬夏播琴。」晉.郭璞.注:「播琴猶播殖,方俗言耳。」

4. 古代楚方言稱墳塚為琴。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汝水》:「城之東北,有楚武王冢,民謂之楚王琴。」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沘水》:「夏禹封其少子,奉其祀,今縣都陂中有大冢,民傳曰公琴者,即臯陶冢也。楚人謂冢為琴矣。」

5. 姓。如明代有琴彭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