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𠤥𣽉𣽈󳖆

說 明

正  字 A02362 水-14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水。出涿郡故安,東入漆涑。从水,需聲。(人朱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濡水。出涿郡故安,東入淶。从水,需聲。(人朱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需」:上作「手寫字」,中豎左點、挑,右撇、點;下作「而」,右下筆鉤起,寫法參「需」字。
注  音 ㄖ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水名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濡,水。出涿郡故安,東入漆涑。」

2. 浸溼。《集韻.去聲.遇韻》:「濡,沾溼也。」《詩經.邶風.匏有苦葉》:「濟盈不濡軌,雉鳴求其牡。」宋.蘇軾〈飲酒四首〉詩之四:「雷觴淡於水,經年不濡脣。」

3. 潮溼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濡肉齒決,乾肉不齒決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濡,濕也。濕軟不可用手擘,故用齒斷決而食之。」

4. 習染、感染。如:「耳濡目染」。宋.蘇籀〈遺言〉:「公言近世學問,濡染陳俗卻人,雖善士亦或不免。」

5. 停留、停滯。《孟子.公孫丑下》:「三宿而後出晝,是何濡滯也?」晉.陸機〈門有車馬客行〉:「念君久不歸,濡跡涉江湘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