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󳎠󳎝󳎟󳎞󳎜

說 明

正  字 A02277 水-10-13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器滿也。从水,益聲。(夷質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益」︰首二筆不作撇、點,橫筆上下四筆不接橫筆,寫法參「益」字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液體漫出外流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溢,器滿也。」《禮記.王制》:「雖有凶旱水溢,民無菜色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七.列傳.魏徵》:「是歲,大雨,穀、洛溢,毀宮寺十九,漂居人六百家。」

2. 流露、充滿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巨室之所慕,一國慕之;一國之所慕,天下慕之,故沛然徳教溢乎四海。」晉.陸機〈文賦〉:「文徽徽以溢目,音泠泠而盈耳。」

3. 泛指外流、流失。《呂氏春秋.先識覽.察微》:「《孝經》曰:『高而不危,所以長守貴也,滿而不溢,所以長守富也。』」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四回:「現在我們中國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銀圓,利權外溢,莫此為甚!」

4. 過分、過度。漢.桓寬《鹽鐵論.錯幣》:「故人主積其食,守其用,制其有餘,調其不足,禁溢羨,厄利塗,然後百姓可家給人足也。」南朝宋.鮑照〈征北世子誕育上疏〉:「不勝殊歡溢喜,謹奉表以聞。」

5. 當量詞:

⑴ 古代計算重量之單位。二十兩為一溢。通「鎰」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白璧百雙,黃金萬溢。」漢.高誘.注:「萬溢,萬金也。二十兩為一溢也。」

⑵ 古代計算容量之單位。一又二十四分之一升為一溢。《禮記.喪大記》:「子、大夫、公子、眾士食粥,納財,朝一溢米,莫一溢米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