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𡏈󲏦󲏥󲏨𢮋󲏧󲏬󲏤󲏯󲏮󲏭󲏩󲏪󲏫

說 明

正  字 A01564 手-06-09
說文釋形

「拯」《說文》大徐本作「抍」,段注本作「拯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上舉也。从手,升聲。《易》曰:「抍(拯)馬,壯,吉。」手寫字,抍或从登。臣鉉等曰:「今俗別作拯,非是。」(蒸上聲)
段注本:手寫字,上舉也,出㲻(溺)為拯。从手,丞聲。《易》曰:「拯馬,壯,吉。」手寫字,拯或从登。(蒸上聲)
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丞」:首二筆作橫撇、豎鉤,下橫筆之長度不超過左撇、右捺之寬度,寫法參「丞」字。按:此字大徐本《說文解字》从升,段注本改从丞,重文俱从登。本典收「抍」、「撜」為異體,「撜」(B01417)另兼正字,收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ㄓㄥˇ
漢語拼音 zhěng
釋  義

1. 舉起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拯,上舉也。」《易經.艮卦》:「艮其腓,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。」

2. 援救、救助。《廣韻.上聲.拯韻》:「拯,救也,助也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青鳳》:「家君有橫難,非君莫拯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