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󵺞󰌇󱸑𠭁󱸐󱸒󱸏󱸓𢔨󱸘𢔶󱸔󱸗󱸕𧴫

說 明

正  字 A01291 彳-08-11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行有所得也。从彳,手寫字聲。手寫字,古文省彳。(多則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行有所得也。从彳,手寫字聲。手寫字,古文省彳。(多則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行有所得也。从彳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右半作「手寫字」:上作「旦」,為「見」之隸省,下作「寸」;「寸」之橫筆較長,且豎鉤接於上橫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02559)字。

注  音 ㄉㄜˊㄉㄟˇ˙ㄉㄜ
漢語拼音 ㈠dé ㈡děi ㈢de
釋  義

ㄉㄜˊ

1. 獲取。與「失」相對而言。《說文解字.彳部》:「得,行有所得也。」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求則得之,捨則失之。」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魯肅呂蒙傳.呂蒙》:「蒙曰:『貧賤難可居,脫誤有功,富貴可致。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』」

2. 快意、滿足。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列傳.晏嬰》:「意氣揚揚,甚自得也。」

3. 符合、適宜。如:「得體」、「得法」、「得宜」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書記》:「禰衡代書,親疏得宜,斯又尺牘之偏才也。」《宋史.卷三六五.列傳.岳飛》:「飛還兵於舒以俟命,帝又賜札,以飛小心恭謹、不專進退為得體。」

4. 投合、契合。《字彙.彳部》:「得,合也,人相契合曰相得。」《左傳.桓公六年》:「少師得其君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六回:「賓主甚是相得。」

5. 可以、能夠。如:「得過且過」、「不得抽菸」、「得饒人處且饒人」、「所有員工均得摸彩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聖人,吾不得而見之矣。」唐.李白〈江夏行〉:「為言嫁夫婿,得免長相思。」

6. 相當於「何」、「豈」、「那」、「怎」、「難道」等,表示反詰之語氣。唐.杜甫〈後苦寒行〉二首之二:「巴東之峽生凌澌,彼蒼回軒人得知。」

7. 置於動詞之後,無義。唐.杜甫〈絕句漫興〉九首之二:「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枝花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五○回:「那小生唱不多幾句,底下便鬨然叫起好來。勞航芥雖是不懂,卻要隨聲附和,把巴掌拍得一片聲響。」

8. 只要,亦作「但得」。《金瓶梅》第三回:「便得一片橘皮吃,切莫忘了洞庭河;這條計,乾娘,幾時可行?」

ㄉㄟˇ

應該、必須、需要。如:「你總得讓我把話說完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一○.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「這老人忒沒正經,一把年紀,風燈之燭,……卻去幹這樣不了了當的事!討這花枝般的女兒,自家也得精神對付他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六回:「出了月就起身,得半個月工夫纔回來。」

㈢˙ㄉㄜ

助詞。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後面,表示結果或性狀。如:「跑得快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○回:「軒窗四起,一轉都是湖水圍繞,微微有點薰風,吹得波紋如縠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一五回:「此處河面雖寬,早激得波濤洶湧,幸虧本船走得甚快,尚不覺得顛播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