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訂瀏覽
異 體 字 | A00784-001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í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《說文解字.部》云:「,捕罪人也。從丮,從,亦聲。之入切。」今音 《五經文字.人部》云:「,與執同。見《禮記》注。」《正字通.人部》云:「,俗字。」「」即「執」字。 顧氏補刊本《集韻.入聲.緝韻》:「,執事者。通作執。」則「執」本動詞,「」為名詞,唯後世應用,以「執」包「」。故可訂「」為「執」之部分異體字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02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í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「執」之小篆作「」,楷書作「執」,唯《玉篇.部》、《四聲篇海.部》字形皆作「」,其左偏旁蓋依仿小篆而寫成。 《字彙.首卷.古今通用》云:「古,執今。」《正字通.首卷.古今通用》同。《康熙字典.大部》云:「,同執。」《中文大辭典.大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大部》均以「」同「執」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03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í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《中文大辭典.大部》云:「,執之本字。」《漢語大字典.大部》云:「,同執。按:『此為執的篆文楷化字。』」 按:「執」小篆作「」,楷書作「執」,作「」者,據小篆楷化而成者也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04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í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《佛教難字字典.土部》「執」下列「」為異體字。《中文大辭典.手部》云:「,執之俗字。《宋元以來俗字譜》執,《列女傳》作。」考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土部》所載,〈列女傳〉字形作「」。 大陸簡化字「執」作「」。 按:「執」之作「」,蓋簡化俗寫的結果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05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í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《字彙補.羊部》云:「,與執同。」《康熙字典.備考.羊部》云:「,《字彙補》與執同。」《中文大辭典.羊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羊部》二書所述與《康熙字典》同。 按:「執」小篆左偏旁作「」,楷化作「幸」,而「羍」蓋據小篆形體再誤添一橫筆所成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06 |
---|---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zhí ㈡yǐ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㈠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古文異體》以「」為「執」之古文異體。《四聲篇海.戈部》云:「,古文矣執二字。」《康熙字典.備考.戈部》云:「,《川篇》同矣。又同執。」《中文大辭典.戈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戈部》皆引《川篇》云:「」同「執」。 按:「執」之作「」,蓋古文之訛體。 ㈡ ⇒「矣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07 |
---|---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zhí ㈡yì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㈠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古文執,拘也。《集韻.入聲.緝韻》云:「執,古作。」《四聲篇海.禾部》云:「,古文執字。」 按:「禾」字標準字不鉤作「禾」,俗寫作「」,鉤起。《集韻》、《四聲篇海》作「」,實即「」。「執」之作「」,實即古文之訛體。 ㈡ ⇒「藝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27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í |
研 訂 者 | 張文彬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音 《宋元以來俗字譜》載《列女傳》、《通俗小說》、《古今雜劇》、《三國志平話》、《太平樂府》、《嬌紅記》、《白袍記》、《東牕記》、《目連記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嶺南逸事》諸書「執」皆作「」。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時俗杜撰字》云:「執俗作。」 按:「執」俗作「」,蓋簡化俗寫所成。 |
異 體 字 | A00784-036 |
---|---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zhí ㈡yǐ |
研 訂 者 | 陳逸玫 |
內 容 | ㈠ 「」為「執」之異體。「」見於《重訂直音篇.戈部》:「古文音執,又音矣。」僅言其音,未明其義。然見《四聲篇海》等文獻收有「」,謂為古文「執」,故知「執」的左偏旁確有作「戈」之例。 又「執」之右偏旁本從,隸定作「丸」,而中國字之「點」畫,常可於固定位置周邊移動,如「丸」( 據此以推,則「」應收為「執」之異體。 △疑另為「矣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