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󷀺𪔖󷀹󷀸𪔜𪔝󷀷󷀻𪔳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4787-001 殳-12-16
注  音 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鼕」字始見《廣韻.平聲.冬韻》:「鼓聲。」字作「鼕」,《集韻.平聲.東韻》作「鼕」,筆勢稍異而實同一字。「手寫字」字見《集韻.平聲.冬韻》,以為「手寫字」之或體,而《正字通.殳部》則曰:「手寫字,俗『鼕』字。」《康熙字典.殳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殳部》並從之。鼕為鼓聲,從冬、狀其聲;從鼓,示其類屬。今以「手寫字」字改易之,特重其聲耳。狀聲字雖無本字,然既以「鼕」為正,則「手寫字」為其異體是也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87-002 𪔝 鼓-07-20
注  音 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鼕」字始見《廣韻.平聲.冬韻》:「鼓聲。」字作「鼕」,《集韻.平聲.東韻》作「鼕」,筆勢稍異而實同一字。「手寫字」,見《廣韻.平聲.東韻》:「鼓聲。」《集韻.平聲.東韻》:「手寫字鼕,鼓聲。或從冬。」角者,《說文解字.角部》:「獸角也。象形。」角為獸角,截而空之,可為樂器,如《北史.齊安德王延宗傳》:「帝乃駐馬,鳴角收兵。」杜牧〈登池州九峰樓〉:「百感中來不自由,角聲孤起夕陽樓。」引伸之,可為樂聲,如《爾雅.釋樂》:「宮謂之重,商謂之敏,角謂之經。」《禮記.月令》:「孟春之月……其音角。」鄭注:「謂樂器之聲也。」是其證。「手寫字」,從鼓示其物,從角示其聲,形構已足。夫狀聲之字,本無正字,音同音近者皆可取而記之。此字若就《集韻》:「或從冬」推究之,似當以「手寫字」為正字,而「鼕」為或體也!今既反之,以「鼕」為正字,則「手寫字」為異體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87-003 𪔜 鼓-07-20
注  音 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鼕」字始見《廣韻.平聲.冬韻》:「鼓聲。」字作「鼕」,《集韻.平聲.東韻》作「鼕」,筆勢稍異而實同一字。「手寫字」字見《字彙.鼓部》:「徒紅切,音同,鼓聲。」字從「甬」,當是「角」之形近而訛者。角本為獸角,中空可為樂器,引伸之為樂聲,故狀鼓聲字可作「手寫字」。「角」、「甬」形近,傳抄易掍,故《正字通.鼓部》乃以「手寫字」為俗字也。此字形構雖誤,然猶知其為同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87-004 󷀷 鼓-07-20
注  音 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手寫字」字僅見《四聲篇海.鼓部》:「手寫字,徒紅切。手寫字或從革。」此字「鼓」從「攴」。「鼓」之篆文,大徐本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郭也。春分之音,萬物郭皮甲而出,故謂之鼓。從壴,支象其手繫之也。」段注本《說文》則作「手寫字」,釋形為:「從壴,從屮、又;『屮』象手寫字飾,『又』象其手擊之也。」二者略異,依大徐本,隸定作「鼓」,今所通行者;依段注本,則隸定作「手寫字」。從攴之「手寫字」,亦見《說文解字.攴部》:「手寫字,擊鼓也。從攴壴,壴亦聲。」按之字義,「鼓」(手寫字)似為鐘鼓字,「手寫字」似為手寫字瑟字。然「鼓」之甲文或作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(俱見商承祚之《殷虛文字類編》),金文或作「手寫字」(克鼎),「手寫字」(師手寫字簋),「手寫字」(齊侯壺)(俱見容庚之《金文編》)。是古文中,從「攴」者固有之,即或不從「攴」者,亦象以手持物擊之之形,非若段氏所謂「從屮;屮象手寫字飾」也。故黃以周〈釋手寫字手寫字〉曰:「《說文》手寫字部之『手寫字』,為鍾手寫字正字……凡擊其手寫字亦可謂之手寫字。攴部又有『手寫字』字,云『擊手寫字也。從攴壴。』與『手寫字』字下所言同,以明『手寫字』即『手寫字』之重文。」黃氏之言,容或可商,然以二字為重文,信然!

角,甲文作「手寫字」,金文作「手寫字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隸定作「角」,中無下穿者,今字作「角」者,當是筆勢延伸者也,其為一字當可確認。據此,則「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,殆無可疑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87-005 󷀸 鼓-07-20
注  音 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手寫字」字僅見《四聲篇海.鼓部》:「音『同』,聲也。」「鼓」、「手寫字」並見《說文》,前者在「鼓」部,後者在「攴」部,宛似二字,然按之甲文、金文,二字實同一字,即王筠所謂「異部重文」者也(說詳「手寫字」字)。又「角」與「甬」形近,恐是傳抄而訛者也。「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,而「手寫字」又與「手寫字」無別,則「手寫字」自亦為「鼕」之異體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87-006 𪔖 鼓-06-19
注  音 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《玉篇.鼓部》:「徒名切,鼓聲。」「鼕」,從鼓冬聲,徒東切,為段氏古音之第九部;「手寫字」字所從之「虫」,當是「蟲」之省,蟲,直弓切,亦為段之第九部,是二字古音同也。夫狀聲之字,聲不示義,本無正字,故凡音同音近者皆可取而為之,此《玉篇.鼓部》「手寫字」下云:「或作『鼕』。」《集韻.平聲.冬韻》「鼕」下云:「亦作『手寫字』。」者也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87-007 󷀹 鼓-06-19
注  音 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鼕」字始見《廣韻.平聲.冬韻》:「鼓聲。」「手寫字」字僅見《四聲篇海.鼓部》:「鼕手寫字,二、徒冬切,鼓聲。」按:「鼓」,從壴,示鼓形.甲文作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等形(見《甲骨文字集釋》第五),上象鼓飾,中象鼓面,下象鼓手寫字。從手寫字(或「攴」),示擊之之意,形義已足。然「手寫字」以「皮」易之,蓋鼓面多以獸皮蒙之,是重其為皮鼓者也,其義無殊,是為異體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87-008 𪔳 鼓-12-25
注  音 ㄉㄨㄥㄌㄨㄥˊ
漢語拼音 dōng #ló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鼕」字始見《廣韻.平聲.冬韻》:「鼓聲。」《說文》有「手寫字」無「鼕」,鼓部:「手寫字,鼓聲也。從鼓隆聲。」此字《玉篇.鼓部》力弓切、《廣韻.平聲.東韻》力中切,以為狀聲之辭,初本作「隆」,如《詩.大雅.雲漢》:「旱既大甚蘊隆蟲蟲。」《傳》:「隆隆而雷。」又《淮南子.天文訓》:「季春三月,豐隆乃出,以將其雨。」注:「豐隆,雷也。」其後相承,乃增偏旁「鼓」以狀鼓聲隆隆然,轉為徒冬切,故段氏注曰:「其作『鼕』,讀『徒東』、『徒冬』二切者,即『手寫字』、『手寫字』之變也。」此言得之!「手寫字」見《說文解字.鼓部》,「鼕」見《廣韻.冬韻》本當以《說文》為正,今則反之,是亦為異體,故可收。



#「𪔳」另兼正字
異 體 字 A04787-009 冫-03-05
注  音 ㄉㄨㄥㄉㄨㄥ
漢語拼音 dōng #dōng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冬」為「鼕」之異體。「冬」見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:「手寫字,四時盡也。從手寫字手寫字。」則「冬」本是四時節候之名,無鼓聲意,其為「鼕」之異體,見大陸《簡化字總表.第一表》,《中華字海.夂部》亦曰:「冬,『鼕』的簡化字。」「冬」本是四時名,以其音同「鼕」,故海峽乃借為「鼕」之簡化字,為今日大陸之通用者,衡諸現況,姑收之。



#「冬」另兼正字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