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󳷤󳷬󳷧󳷫𠰎󳷦󳷮󳷥󳷩󳷨󳷯󳷰󳷪󳷱󳷭𥬖

說 明

正  字 A02732 皮-00-05
說文釋形 「皮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剝取獸革者謂之皮。从又,爲省聲。凡皮之屬皆从皮。手寫字,古文皮。手寫字,籀文皮。(符羈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剝取獸革者謂之皮。从又,手寫字省聲。凡皮之屬皆从皮。手寫字,古文皮。手寫字,籀文皮。(符羈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剝取獸革者謂之皮。从又,為省聲。楷書寫法:中豎與下「又」相接。「坡」、「彼」、「披」、「波」、「玻」、「疲」、「破」、「被」、「跛」、「簸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,捺筆改頓點,如︰「皰」、「頗」字。
注  音 ㄆㄧ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剝取獸革之工匠。《說文解字.皮部》:「皮,剝取獸革者謂之皮。」

2.剝取動植物體表組織。《戰國策.卷二七.韓策二》:「因自皮面抉眼,自屠出腸,遂以死。」宋.范鎮《東齋記事》卷五:「吉州有捕猿者,殺其母,皮之,并其子賣於龍泉蕭氏。」

3.動植物之體表組織。如:「皮膚」。《新五代史.卷三二.死節傳.王彥章》:「彥章武人不知書,常為俚語謂人曰:『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』」《西遊記》第二三回:「雖熬了這一夜,但那匹馬明日又要馱人,又要走路,若再餓上這一夜,只好剝皮罷了。」

4.裘衣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狄人侵之,事之以皮幣,不得免焉。」漢.趙岐.注:「皮,狐貉之裘。」《公羊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古者杅不穿,皮不蠹,則不出於四方。」漢.何休.解詁:「皮,裘也。」

5.表面為皮質者。如:「皮箱」。唐.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二:「昔有愚人入京選,皮袋被賊盜去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五:「(馬氏)取了鑰匙直開到廂房裡一條黑衖中,指著一個皮匣,對陳秀才道:……。」

6.富有彈性之物。如:「皮球」。

7.薄而平之片狀物。如:「鐵皮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「一碗炒麵筋,一碗膾腐皮,三人吃著。」

8.事物表面。唐.韓愈〈題於賓客莊〉詩:「榆莢車前蓋地皮,薔薇蘸水筍穿籬。」《金瓶梅》第八一回:「相我,水皮子上顧瞻,將家中這許多銀子貨物來家。」

9.表面、膚淺。《史記.卷九七.酈生陸賈列傳.陸賈》:「夫足下欲興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,而以目皮相,恐失天下之能士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列傳》:「且河洛、六蓺,篇錄已定,後人皮傅,無所容篡。」

10.用以保護或美觀而包覆於事物之表面者。宋.葉夢得《石林燕語》卷三:「唐制,其表章略舉事目與日月道理,見於前及封皮者,又謂之引黃。」《歧路燈》第八回:「只是那光景,我就估出來六七分。兄弟隔皮斷貨,是最有眼色的。」

11.性情頑劣不聽話。如:「調皮」。《金瓶梅》第二二回:「我不是那不三不四的邪皮行貨,教你這王八在我手裡弄鬼?」《紅樓夢》第三○回:「他們是憨皮慣了的,早已恨得人牙癢癢。」

12.厚顏、無恥。《喻世明言.卷二三.張舜美燈宵得麗女》:「訕語時,口要緊;刮涎處,臉須皮。」元.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四折:「你兄弟每今日,待勸我回心意,自到官來當日,我便與他沒面皮。」

13.姓。如唐代有皮日休。

1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