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󰖱󰖰󰖬󰖮󰊬󰖩󰖪󰖴󰖫󰖯󳢅刃󰖵󰖭󰖳

說 明

正  字 A00284 入-06-08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
手寫字,二十四銖為一兩。从一;󰖩,平分,亦聲。(良奬切)
手寫字,再也。从冂,闕。《易》曰:「參天兩地。」凡󰖩之屬皆从󰖩。(良奬切)
段注本:
手寫字,二十四銖為一兩。从一、㒳。㒳,平分也。㒳亦聲。(良奬切)
手寫字,再也。从冂,从𠓜。《易》曰:「參天兩地。」凡㒳之屬皆从㒳。(良奬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二十四銖為一兩,从一手寫字。楷書寫法:「冂」中豎筆左右作二「入」,改捺為頓;「丨」為中界,向上接於上橫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N00032)字。「倆」、「輛」、「啢」(B00354)、「裲」(B04517)、「魎」(B05932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ㄌㄧㄤˇㄌㄧㄤˋˇˋ
漢語拼音 ㈠liǎng ㈡liàng ㈢yǔ ㈣yù
釋  義

㈠ ㄌㄧㄤˇ

1. 當量詞:

⑴ 古代重量單位。《說文解字.㒳部》:「兩,二十四銖爲一兩。」

⑵ 重量單位。公制一兩為十分之一公斤;一臺兩為十六分之一臺斤。

⑶ 古代計鞋履之單位。《詩經.齊風.南山》:「葛屨五兩,冠緌雙止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屨必兩隻相配,故以一兩為一物。」

⑷ 古代計布帛之單位。《小爾雅.廣度》:「五尺謂之墨,倍墨謂之丈,倍丈謂之端,倍端謂之兩。」

⑸ 古代軍隊之編制單位。《周禮.地官.小司徒》:「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,五人為伍,五伍為兩,四兩為卒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兩二十五人,卒百人。」

2. 二,凡表偶雙者稱「兩」。如:「兩本書」、「兩姊妹」。唐.李白〈長干行〉詩二首之一:「同居長干里,兩小無嫌猜。」宋.蘇東坡《東坡志林》卷二:「無事靜坐,便覺一日似兩日。」

3. 雙方、彼此。如:「兩敗俱傷」、「模棱兩可」。《三國志.卷一○.魏書.荀彧荀攸賈詡傳.荀攸》:「今兄弟遘惡,此勢不兩全。」

4. 幾、若干,為約略之詞。如:「兩下子」、「過兩天再看看!」

5. 同「倆」。《樂府詩集.卷八七.雜歌謠辭.歌辭.邯鄲郭公歌》:「邯鄲郭公九十九,技兩漸盡如滕口。」

ㄌㄧㄤˋ

量詞。車輛單位。通「輛」。《書經.牧誓.序》:「戎車三百兩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車稱兩。」

ˇ

⇒「雨」之異體

ˋ

⇒「雨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