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󰖱󰖰󰖬󰖮󰊬󰖩󰖪󰖴󰖫󰖯󳢅刃󰖵󰖭󰖳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284-001 一-05-06
注  音 ㄌㄧㄤˇㄌㄧㄤˋ
漢語拼音 ⑴liǎng ⑵liàng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「両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按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「手寫字」字從冂從手寫字從丨,左右本當作二「入」,《漢隸字源.上聲.養韻》引〈高眹周公禮殿記〉、《隸辨.去聲.漾韻》引〈郙閣頌〉等作「手寫字」,變「入」為「人」,《干祿字書.上聲》則逕以「手寫字」字為正體。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八畫》引〈白袍記〉等作「両」。《彙音寶鑑.姜上上聲》謂「兩」與「両」同。《角川漢和辞典.入部》則以「兩」為「両」之舊體。《中文大辭典.一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一部》亦皆以「両」為「兩」之俗字,故可訂「両」字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284-002 一-06-07
注  音 ㄌㄧㄤˇㄌㄧㄤˋ
漢語拼音 ⑴liǎng ⑵liàng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「两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按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「手寫字」字從冂從手寫字從丨。左右本當作二「入」,《漢隸字源.上聲.養韻》引〈高眹周公禮殿記〉、《隸辨.去聲.漾韻》引〈郙閣頌〉等作「手寫字」,變「入」為「人」,《干祿字書.上聲》則逕以「手寫字」字為正體。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八畫》引〈通俗小說〉等作「两」。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俗書簡畫者》亦云:「兩,俗作两。」《彙音寶鑑.姜上上聲》謂「两」與「兩」同;《中文大辭典.一部》引《中華大字典》謂「两」為「兩」之俗字;《漢語大字典.一部》則以「两」為「兩」之簡化字;然則「两」字與「兩」無別,故可收為「兩」字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284-003 入-05-07
注  音 ㄌㄧㄤˇㄌㄧㄤˋㄌㄧㄤˇ
漢語拼音 ⑴liǎng ⑵liàng #liǎng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,又變作「手寫字」。手寫字,段注本《說文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再也。從冂從手寫字從丨。易曰:參天手寫字地。」隸變作「手寫字」,又變作「手寫字」。「兩」、「手寫字」二字同音而各義。《玉篇.手寫字部.手寫字字》云:「手寫字,力掌切,再也。今作兩。」又云:「兩,同手寫字。」《字彙.入部》云:「手寫字,古兩字。」《正字通.入部》云:「手寫字,兩本字。」《康熙字典.入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入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一部》等則皆引《玉篇.手寫字部.手寫字字》謂「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古文,故可收「手寫字」字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#「㒳」另兼正字

異 體 字 A00284-004 󰖩 人-05-07
注  音 ㄌㄧㄤˇㄌㄧㄤˇ
漢語拼音 ㈠liǎng ㈡liǎng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,又變作「手寫字」。手寫字,段注本《說文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再也。從冂從手寫字從丨。易曰:參天手寫字地。」隸變作「手寫字」,又變作「手寫字」。「兩」、「手寫字」二字同音而各義。《玉篇.手寫字部》云:「手寫字,力掌切,再也。今作兩。」又云:「兩,同手寫字。」《字彙.入部》、《正字通.入部》、《康熙字典.入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入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一部》等亦皆以「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古文。今考《干祿字書.上聲》、《廣韻.上聲.養韻》、《集韻.上聲.養韻》、《類篇.手寫字部》、《四聲篇海.冂部》等「兩」字皆作「手寫字」,「手寫字」字皆作「手寫字」,又以「手寫字」字與「手寫字」同,故知其所錄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二形係屬「兩」、「手寫字」之變形,而「手寫字」字自當亦屬「兩」字之異體。

⇒「㒳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284-005 󰖪 人-06-08
注  音 ㄌㄧㄤˇ ㈡⑴ˇˋ
漢語拼音 ㈠liǎng ㈡⑴yǔ ⑵yù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按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「手寫字」字從冂從手寫字從丨,左右本當作二「入」,《漢隸字源.上聲.養韻.兩字》引〈高眹周公禮殿記〉、《隸辨.去聲.漾韻》引〈郙閣頌〉等作「手寫字」,變「入」為「人」。《干祿字書.上聲》則逕以「手寫字」字為正體。《廣韻.去聲.漾韻》、《集韻.去聲.漾韻》、《類篇.手寫字部》、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八畫》、《增廣字學舉隅.卷二,正譌》等亦皆作「手寫字」,故「手寫字」字可收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⇒「雨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284-006 󰖫 人-06-08
注  音 ㄌㄧㄤˇ
漢語拼音 liǎng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按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「手寫字」字從冂從手寫字從丨。左右本當作二「入」,《漢隸字源.上聲.養韻》引〈高眹周公禮殿記〉、《隸辨.去聲.漾韻》引〈郙閣頌〉等作「手寫字」,變「入」為「人」,《干祿字書.上聲》則逕以「手寫字」字為正體。《碑別字新編.八畫.兩字》引〈唐楊藝墓誌〉作「手寫字」,《干祿字書.上聲》亦以「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俗字。故可訂「手寫字」字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284-007 󰖬 一-07-08
注  音 ㄌㄧㄤˇ
漢語拼音 liǎng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《偏類碑別字.入部.兩字》、《碑別字新編.八畫》、《中華字海.一部》並引〈魏北海王元詳墓誌〉作「手寫字」,《佛教難字字典.入部》亦引碑文定「手寫字」為「兩」,故「手寫字」字可收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284-008 刃 刀-01-03
注  音 ㄌㄧㄤˇㄖㄣˋ
漢語拼音 ㈠liǎng ㈡rèn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「刃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,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八畫》引〈目連記〉等作「刃」,引〈白袍記〉作「手寫字」,引〈嶺南逸事〉作「手寫字」;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古文異體》作「手寫字」,疑皆係由草書作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訛變而來,今民間仍有以「刃」為「兩」者,故「刃」字可收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⇒「刃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284-009 󰖭 刀-02-04
注  音 ㄌㄧㄤˇㄔㄨㄤ
漢語拼音 ㈠liǎng ㈡chuāng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古文異體》云:「手寫字手寫字,两。以上《說文》。」而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八畫》引〈目連記〉等作「刃」,引〈白袍記〉作「手寫字」,引〈嶺南逸事〉作「手寫字」,疑「手寫字」、「刃」、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諸形皆由草書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訛變而來,今民間仍有以「刃」為「兩」字者。據此,則「手寫字」字可收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⇒「刅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284-012 刀-01-03
注  音 ㄌㄧㄤˇㄖㄣˋ
漢語拼音 ㈠liǎng ㈡rèn
研 訂 者 李添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異體。兩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手寫字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從一手寫字手寫字,平分也。手寫字亦聲。」隸變作「兩」。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八畫》引〈白袍記〉作「手寫字」,引〈目連記〉等作「刃」,引〈嶺南逸事〉作「手寫字」;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古文異體》作「手寫字」,疑皆由草書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訛變而來。今民間仍有以「刃」為「兩」者,《中文大辭典.刀部》亦引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八畫》定「手寫字」為「兩」之簡字。故「手寫字」字可收為「兩」之異體。

⇒「刃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