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󱐑

說 明

正  字 A00878 女-02-05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奴、婢,皆古之辠人也。《周禮》曰:「其奴,男子入于辠隸,女子入于舂槁。」从女,从又。手寫字,古文奴,从人。臣鉉等曰:「又,手也,持事者也。」(乃都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奴、婢,皆古辠人也。《周禮》曰:「其奴,男子入于辠隸,女子入于舂稿。」从女、又。手寫字,古文奴。(乃都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本作「手寫字」,奴、婢,皆古辠人。从女、又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女」之末橫斜挑。右半之「又」:兩筆起筆處相接,寫法參「又」字。「努」、「呶」、「帑」、「弩」、「駑」等字偏旁同此。另如「怒」字,因於「心」上,末捺改頓筆。
注  音 ㄋ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古代本指獲罪入官服雜役之人,後泛指奴僕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奴,奴、婢,皆古之辠人也。《周禮》曰:『其奴,男子入于辠隸,女子入于舂稿。』」《論語.微子》:「箕子為之奴,比干諫而死。」唐.杜甫〈哀王孫〉詩:「問之不肯道姓名,但道困苦乞為奴。」

2. 驅使、役使。如:「奴役」。唐.韓愈〈原道〉:「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」

3. 男女自稱之謙詞。如:「奴家」。《敦煌變文.王昭君變文》:「遠指白雲呼且住,聽奴一曲別鄉關。」明.高明《琵琶記.五娘勸解公婆爭吵》:「奴自有些金珠,解當充糧米。」

4. 對人鄙視、輕蔑之稱呼。如:「守財奴」、「賣國奴」。《晉書.卷一○三.劉曜載記》:「叛道胡奴!要當生縛此奴,然後斬劉貢。」

5. 以奴喻物,言其如奴。如:「石奴」、「青奴」。《正字通.女部》:「石奴,後魏時諸王孫貴臣多服石藥,每病輒稱石發,陳後山詩:服石為石奴,言為石所使也。又黃庭堅名竹夫人曰青奴,即今竹器涼寢所以憩臂休膝者。」

6. 姓。如明代有奴管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