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󰆐󰆏

說 明

正  字 A00083 人-03-05
說文釋形 「仗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丈」:作一橫、一撇、一捺,捺之起筆不接橫筆,且與撇筆相交;寫法參「丈」字。
注  音 ㄓㄤˋ
漢語拼音 zhàng
釋  義

1. 兵器之總稱。《玉篇.人部》:「仗,器仗也。」唐.釋玄應《一切經音義.卷一七》:「仗,兵器也。五刃總名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一一.列傳.蘇定方》:「率精騎五百,踰嶺馳擣賊營,賊眾大潰,殺千餘人,所棄鎧仗、牛馬藉藉山野不可計。」

2. 儀仗。《新唐書.卷二三.儀衛志上》:「凡朝會之仗,三衛番上,分為五仗,號衙內五衛。」《遼史.卷五四.樂志》:「右前後鼓吹,行則導駕奏之,朝會則列仗,設而不奏。」

3. 戰事、戰爭。如:「勝仗」、「敗仗」、「打一場硬仗!」《蕩寇志》第三三回:「雖未出兵打仗,而戰陣攻取之法,瞭如指掌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三回:「一個個手裡拿著六響的洋槍,或是雪亮的鋼刀,賽如馬上就同人家開仗似的。」

4. 憑藉、依附。如:「仰仗」、「狗仗人勢」。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顧行而忘利,守節而仗義。」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五本.第三折》:「你倚父兄,仗勢欺人。」

5. 握、持。如:「仗旗」。《三國志.卷一四.魏書.程郭董劉蔣劉傳.劉放》:「昔黥布棄南面之尊,仗劍歸漢,誠識廢興之理,審去就之分也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四回:「一個個執戟懸鞭,持刀仗劍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