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󹃁󹂿󹃀󹃂󹃄𩍛󹃃

說 明

正  字 B05633 革-09-18
說文釋形 「鞨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ㄏㄜ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鞋子。《正字通.革部》:「鞨,《博雅》:『鞨,履也。』」《廣雅疏證.卷七下.釋器》:「鞨,履也。」

2. 「靺鞨」:

⑴古代民族名。後為女真,宋時建立金國,為蒙古所滅。地域約在今中國大陸松花江,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。《廣韻.入聲.曷韻》:「鞨,靺鞨,番人名,出北土。」《北史.卷七三.列傳.陰壽》:「及文帝為丞相,遂連契丹、靺鞨舉兵反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七.列傳.魏徵》:「遼東之役,高麗、靺鞨犯陣,李勣等力戰破之。」

⑵靺鞨所產之寶石。《正字通.革部》:「鞨,《唐寶紀》有『紅靺鞨』,靺鞨國產寶石,大如巨栗,中國謂之靺鞨。」《舊唐書.卷一○.肅宗本紀》:「七曰紅靺鞨,大如巨栗,赤如櫻桃。」《太平廣記.卷四○四.寶五.雜寶下》:「其二曰紅靺鞨,大如巨栗,赤爛若朱櫻。視之可應手而碎,觸之則堅重不可破也。」

※亦作「韎手寫字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