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異 體 字 | B05298-004 |
---|---|
內 容 | 〔關鍵文獻〕 《清.王念孫.廣雅疏證.卷八上.釋器》。 #「𥍢」另兼正字。 ⇒「鍦」之異體。 |
研訂說明 | |
注 音 | ㈡ |
漢語拼音 | ㈡shé ㈠shī #shī |
研 訂 者 | 蔡信發 |
內 容 | ㈡ 「」為「鉈」之異體。「鉈」之篆文作「」,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短矛也。從金它聲。」「」字始見《廣雅.卷八上.釋器》:「,矛也。」王念孫《疏證》云:「《說文》:『鉈,短矛也。』《荀子.議兵篇》:『宛鉅鐵釶,慘如蠭蠆。』楊倞注云:『釶,矛也。』《史記.禮書》作『鐵施』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『藏於人。』劉逵注云:『,矛也。』字並與『』同。」按:它,金文或作「」(沈子簋)、「」(師遽方彝)、「」(伯簋)(俱見《漢語古文字字形表.卷一三》);也,金文或作「」(《漢語古文字字形表.卷一二.也字》引〈子仲匜〉),「」(《古文字類編.也字》引〈齊侯敦〉),是二字並同也,其作「它」或「也」,一也。然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有「鉈」無「釶」,故以「鉈」為正也。「」從「㐌」,恐是「它」(或「也」)形近而訛者。正字從金已示其類屬之義,今以「矛」改易之,乃特重其「矛」義耳。此字形構雖誤,然猶知其為同,故可收。 #「𥍢」另兼正字。 ㈠ ⇒「鍦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