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󰅂󰅁󰅅󰅆𠅃𡖋𡗕𢂯󰅄󰅀󰅃𥩖

說 明

正  字 A00061 亠-04-06
說文釋形

手寫字,人之臂亦也。从大,象兩亦之形。凡亦之屬皆从亦。臣鉉等曰:「今別作腋,非是。」(羊益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人之臂亦也。从大,象兩亦之形,即今之「腋」字。楷書寫法:「亠」下作一豎撇、一豎鉤、一撇點、一頓點,二點皆不接豎筆。獨用及作右偏旁時,寫法相同,如「跡」字;作上偏旁時,右下直豎不鉤,如:「奕」、「弈」等字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❶相當於「也」、「也是」。如:「人云亦云」。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。」唐.李商隱〈無題詩〉:「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」
❷相當於「又」。《左傳.文公七年》:「先君何罪?其嗣亦何罪?」唐.杜甫.〈羌村詩〉三首之一:「鄰人滿牆頭,感歎亦歔欷。」
❸只是、不過。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王亦不好士也,何患無士?」唐.杜甫〈蒹葭〉詩:「江湖後搖落,亦恐歲蹉跎。」
❹已經。晉.王康琚.〈反招隱詩〉:「昔在太平時,亦有巢居子;今雖盛明世,能無中林士?」唐.杜甫〈獨立詩〉:「草露亦多濕,蛛絲亦未收。」

雖然。唐.杜甫〈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〉:「畫師亦無數,好手不可遇。」宋.歐陽修〈玉樓春.蝶飛芳草花飛路〉詞:「紅蓮綠芰亦芳菲,不奈金風兼玉露。」

位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《書經.盤庚上》:「予亦拙謀,作乃逸。」《詩經.召南.草蟲》:「亦既見止,亦既覯止,我心則降。」

姓。如明代有亦孔昭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