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623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啼」《說文》作「嗁」。 大徐本: ![]() 段注本: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本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tí |
釋 義 | 1. 號哭。如:「啼哭」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嗁,號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嗁,俗作啼。」《穀梁傳.僖公十年》:「麗姬下堂而啼。」《三國志.卷二九.魏書.方技傳.華佗》:「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,下利常先啼,日以羸困。」 2. 鳴叫。如:「虎嘯猿啼」。唐.張繼〈楓橋夜泊〉詩:「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」宋.辛棄疾〈賀新郎.綠樹聽鵜鴃〉詞:「啼到春歸無啼處,苦恨芳菲都歇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