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󷫊󷫋󷫇𣃯󷫉󷫎󷫌𣃼󷫏󷫈󷫆󷫍

說 明

正  字 B01505 方-06-10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旗曲柄也。所以旃表士眾。从手寫字,丹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通帛為旃。」手寫字,旃或从亶。(諸延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旗曲柄也。所以手寫字表士眾。从C04746A00024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通帛為手寫字。」手寫字,或从亶。(諸延切)
注  音 ㄓㄢ
漢語拼音 zhān
釋  義
1. 曲柄之旗幟。《說文解字.㫃部》:「旃,旗曲柄也,所以旃表士眾。」漢.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「乘彫玉之輿,靡魚須之橈旃。」
2. 泛指旗幟。唐.李白〈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〉詩:「半夜水軍來,潯陽滿旌旃。」唐.李白〈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〉詩:「良圖掃沙漠,別夢繞旌旃。」
3. 毛織品。通「氈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○.匈奴列傳》:「自君王以下,咸食畜肉,衣其皮革,被旃裘。」《漢書.李廣蘇建傳.蘇建》:「天雨雪,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,數日不死。」漢.桓寬《鹽鐵論.本議》:「江南之柟梓竹箭,燕、齊之魚鹽旃裘。」
4. 「之焉」二字之合讀。《詩經.唐風.采苓》:「人之為言,苟亦無信,捨旃捨旃,苟亦無人。」《左傳.桓公十年》:「初,虞叔有玉,虞公求旃。」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