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󰄝󰄚󰄜𠄡󰄟󰄙󰄞󰄛

說 明

異 體 字 A00054-006 丿-01-02
內  容

〔關鍵文獻〕

集韻.上聲.姥韻》。



⇒「義」之異體
#「乂」另兼正字
研訂說明
注  音 ˇˋ #⑴ˋˋ
漢語拼音 ㈡wǔ ㈠yì #⑴ài ⑵yì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乂」為「五」之異體。「五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五部》:「五行也。從二,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。手寫字,古文五省。」(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五部》:「手寫字,古文五如此。」)今隸定通作「五」(《隸辨.上聲.姥韻》引〈武榮碑〉及〈孔龢碑〉)。

「乂」字為「五」之異體,始見《集韻.姥韻》,以為「五」之古文,《類篇.五部》並同。按:「五」之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隸定當作「手寫字」,音ˇ,其後楷體乃改易筆勢為撇、捺交錯之「乂」,而與「芟艸」之「乂」形混。夫芟艸之「乂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與古文五作「手寫字」別,然楷變後,二字俱作「乂」而無異。其作芟艸之「乂」,則音ˋ,至於芟艸之「乂」,經傳作「艾」之假借,則音ˋ。依此,則「乂」為「五」之異體,文獻有據,故可收。

#「乂」另兼正字

⇒「義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