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󷆤

說 明

正  字 B00009 丿-01-02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芟艸也。从丿,从乀相交。手寫字,乂或从刀。(魚廢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芟艸也。从丿、乀,相交。手寫字,乂或从刀。(魚廢切)

注  音 ˋˋˇ
漢語拼音 ㈠yì ㈡ài ㈢wǔ
釋  義

ˋ

1. 割草。《說文解字.丿部》:「乂,芟艸也。」《玉篇.丿部》:「乂,芟草也。」

2. 治理。《漢書.卷六三.武五子傳.齊懷王劉閎》:「保國乂民,可不敬與!」唐.顏師古.注:「保,安也;乂,治也。」唐.韓愈〈爭臣論〉:「閔其時之不平,人之不乂,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,而必以兼濟天下也。」

3. 安定、平靜。《史記.卷一二.孝武本紀》:「漢興已六十餘歲矣,天下乂安。」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區宇乂寧,思和求中。」唐.李善.注:「言海內既已乂安,思求陰陽之和,天地之中而居之。」

4. 才德出眾之人。《書經.皋陶謨》:「翕受敷施,九德咸事,俊乂在官。」漢.孔安國.注:「謂天子如此,則俊德治能之士並在官。」《南史.卷四.齊本紀.高帝》:「官方與能,英乂克舉。」

⇒「義」之異體

ˋ

懲戒。《集韻.去聲.泰韻》:「乂,創乂,懲也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○○.列傳.裴矩》:「太宗即位,疾貪吏,欲痛懲乂之。」

ˇ

⇒「五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