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𠃟󷌙󷌚

說 明

異 體 字 B00264-004 乙-02-03
內  容

〔關鍵文獻〕

六書正譌.平聲.支脂之韻》。



#「也」另兼正字
研訂說明
注  音 ˊㄧㄝˇ
漢語拼音 yí #yě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也」為「匜」之異體。「匜」,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匚部》:「匜,似羹魁,柄中有道,可以注水酒。從匚也聲。」此字金文或從皿,如:「手寫字」(楚嬴匜)、「手寫字」(手寫字手寫字車匜)、「手寫字」(曾子伯父匜)(以上俱見《金文編.卷十二》);或不從匚,如:「手寫字」(子仲匜。《金文編.卷十二》)、「手寫字」(春秋甫人匜)、「手寫字」(春秋鄭伯匜)(以上二字見《古文字類編.匜字》),而無從匚者。其不從匚諸形,與「也」之金文「手寫字」(春秋齊矦敦。見《古文字類編.也字》)形同,是為一字,故《六書正譌.支脂之韻》曰:「《款識》有張仲姞『手寫字』作『手寫字』,即手寫字字大篆,李斯秦刻作作『手寫字』,小篆省文,今用之。後人又作『手寫字』,隸作『也』,借為詞助,羊者切。詞助之用既多,故正義為所奪,又加『匚』為『匜』以別之,其實一字也。」說是也。「也」為「匜」之初文,是為「凡形聲字,必以聲符為初文」者也,故可收。



#「也」另兼正字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