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4707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鱉」《說文》作「鼈」。 大徐本: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本作「![]() 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biē |
釋 義 | 1. 魚名。脊椎動物亞門爬蟲綱龜鱉目。外形似龜,背甲呈灰黑色,有軟皮。腹部白色或淡黃色。頸部甚長,四肢粗短,有厚蹼。多棲息於湖沼等溫、熱帶水域。背甲圓形,邊緣柔軟,肉供食用,甲殼可入藥。《說文解字.黽部》:「鱉,甲蟲也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數罟不入洿池,魚鱉不可勝食也。」亦稱為「團魚」、「甲魚」、「王八」、「黿魚」。 2. 蕨菜。《爾雅.釋草》:「蕨,虌。」清.郝懿行.義疏:「《釋文》:『虌,亦作鱉。』葉初出鱉蔽,因以名云。」 3. 憋氣。同「憋」。宋.黃庭堅〈少年心.見說那斯脾鱉熱〉詞:「見說那廝脾鱉熱,大不成我便與拆破。」元.孟漢卿《魔合羅》第四折:「直這等鱉殺我也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