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𩚍󶭎󶭆󶭍󶭇󶭋󶭈󶬨󶭉󶭊󶭅𩜓󶭌

說 明

正  字 A04592 食-05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刷也。从巾,从人,食聲。讀若式。一曰橡飾。(賞隻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刷也。从巾,从人,从A04581聲。讀若式。一曰襐飾。(賞隻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手寫字也。从巾,从人,食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食」:次筆改頓點,第三筆作短橫,末筆亦作一點;右半上作一撇、一短橫,下作「巾」,豎筆輕觸上橫。按:此字本歸「巾部」,茲依《字彙》、《正字通》及《康熙字典》等,改歸「食部」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 shì
釋  義

1. 刷洗清潔。同「拭」。《說文解字.巾部》:「飾,刷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飾拭古今字,許有飾無拭。……凡物去其塵垢,即所以增其光采,故刷者飾之本義。」《周禮.地官.封人》:「凡祭祀,飾其牛牲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飾謂刷治潔清之也。」

2. 裝扮、打扮。如:「裝飾」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巾部》:「飾,……一曰:『襐飾。』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凡踵事增華皆謂之飾,則其引伸之義也。」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上.孝武李夫人》:「婦人貌不修飾,不見君父。」唐.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「乃穠飾換服,召毅於簾室之間。」

3. 服裝。《左傳.昭公元年》:「子晳盛飾入,布幣而出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二.董卓列傳》:「百官迎路拜揖,卓遂僭擬車服,乘金華青蓋,爪畫兩轓,時人號『竿摩車』,言其服飾近天子也。」

4. 用以裝扮之物品。如:「衣飾」、「髮飾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洛神賦〉:「戴金翠之首飾,綴明珠以耀軀。」唐.段成式《酉陽雜俎.卷八.黥》:「今婦人面飾用花子,起自昭容上官氏所製,以掩點跡。」

5. 遮掩、偽裝。如:「掩飾」、「文過飾非」。《莊子.盜跖》:「強足以距敵,辯足以飾非。」宋.周密《武林舊事.卷六.酒樓》:「官中趁課初不藉此,聊以粉飾太平耳。」

6. 扮演。如:「這齣戲由他飾演主角。」

7. 整治。同「飭」。《穀梁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古者大國過小邑,小邑必飾城而請罪,禮也。」晉.范甯.集解:「飾城者,修守備。」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,故置公卿大夫士,以飾法設刑,而天下治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