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󶬒󶬑󶬔󶬐󶬏𩚎󶬓𩚮󶬖󶬕𩜆

說 明

正  字 A04582 食-02-10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餓也。从食,几聲。(居夷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餓也。从𠊊,几聲。(居夷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餓也。从食,几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食」:次筆改頓點,第三筆作短橫,末筆亦作一點。右半作「几」︰末筆作一橫豎曲鉤,寫法參「几」字。按:此字或為「饑」之異體,若究其源,二字本有別,「飢」為「飢餓」義,「饑」為「饑荒」義,本典兼收為正字,並互為異體。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餓、不飽的。如:「飢渴」、「飢腸轆轆」。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:「飢,餓也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民有飢色,野有餓莩。」唐.孟郊〈蚊〉詩:「五月中夜息,飢蚊尚營營。」

2. 使挨餓。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。稷思天下有飢者,由己飢之也。」

3. 穀物歉收。通「饑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九.貨殖列傳》:「總之,楚越之地,地廣人希,飯稻羹魚,或火耕而水耨,果隋蠃蛤,不待賈而足,地埶饒食,無飢饉之患。」《漢書.卷七五.眭兩夏侯京翼李傳.翼奉》:「今東方連年飢饉,加之以疾疫,百姓菜色,或至相食。」

4. 姓。如漢代有飢恬。

 「饑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