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󶬒󶬑󶬔󶬐󶬏𩚎󶬓𩚮󶬖󶬕𩜆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4582-001 食-12-20
注  音 ㄐㄧㄐㄧ
漢語拼音 jī #jī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「饑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「飢」與「饑」本為二字,因音義相近,今已通用,可視互為異體。飢,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餓也,從食几聲。」又有「手寫字」,云:「榖不熟為饑,從食幾聲。」本為二字,然《五經文字.食部》則謂經典饑或借用飢字。《集韻.脂韻》及《類篇.食部》皆將「飢、手寫字、饑」並列,皆以為「飢」字「或從乏、從幾。」後世遂混「飢、饑」為一,今據此以「饑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

#「」另兼正字。



#「饑」另兼正字
異 體 字 A04582-002 𩚮 食-05-13
注  音 ㄐㄧㄋㄧˋㄐㄧㄋㄧˋ
漢語拼音 ㈡jī ㈠nì ㈢jī #nì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飢,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餓也,從食几聲。《龍龕手鏡.食部》以「手寫字」為飢之古文,《玉篇.食部》亦以為言。《集韻.脂韻》及《類篇.食部》皆以飢字,或從乏或從幾。既有所本,宜予收錄。

#「」另兼正字。

⇒「惄」之異體

⇒「饑」之異體



#「𩚮」另兼正字
異 體 字 A04582-003 𩚎 食-03-11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飢,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餓也,從食几聲。《龍龕手鏡.食部》以「手寫字」為「飢」之俗字。《四聲篇海.食部》:「手寫字,音飢,義同。」《字彙補.食部》:「手寫字,與飢同。」《康熙字典.食部》引《五音篇海》以「手寫字」同「飢」。既有所本,宜收。

異 體 字 A04582-004 𩜆 食-08-16
注  音 ㄐㄧㄐㄧ
漢語拼音 ㈠jī ㈡jī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飢,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餓也,從食几聲。」而《字彙.食部》以「手寫字」同「飢」,據此,則「手寫字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

⇒「饑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4582-005 󶬏 食-03-11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飢,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篆體「手寫字」,云:「餓也,從食几聲。」然〈魏司空王誦墓誌〉及敦煌寫本多訛作「手寫字」,分別見於《偏類碑別字.食部》、《碑別字新編.十一畫》、《敦煌俗字譜.食部》、《佛教難字字典》,既已訛而成習,亦予收錄。

異 體 字 A04582-006 󶬐 食-03-11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飢」之異體。飢,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餓也,從食几聲。」然〈北齊隽敬碑〉訛作「手寫字」(見《偏類碑別字.食部》),亦見於《佛教難字字典.食部》及《漢語大字典.食部》,既見於文獻,乃予收錄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