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󶜢󶜤󶜛󶜜󴋻󶜚󶜬󶜣󶜝󶜩󶜠󶜪𥻊󶜙𥻳󶜥󶜨󶜟󶜧󶜡󶜞󶜘󶜦󶜫󶜗𨾀𨾁

說 明

正  字 A04448 隶-09-17
說文釋形

手寫字,附箸也。从隶,柰聲。手寫字,篆文隸,从古文之體。臣鉉等未詳古文所出。(郎計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附箸也。从隶,柰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柰」:上「木」末筆作點,下「示」左撇、右點不接中豎,寫法參「柰」(B01670)字;右半作「隶」︰中作豎鉤,下左點、挑,右撇、點皆不靠豎鉤;上中橫右須出頭,寫法參「隶」(C15509)字、「康」字。
注  音 ㄌㄧ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附屬。如:「隸屬」。《說文解字.隶部》:「隸,附箸也。」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生常免租稅,名不隸征伐。」宋.蘇軾〈率子廉傳〉:「晚隸南嶽觀為道士。」

2. 職位低微的官吏。《左傳.昭公四年》:「輿人納之,隸人藏之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輿、隸皆賤官。」《周禮.夏官.隸僕》:「隸僕掌五寢之掃除、糞灑之事。祭祀脩寢,王行洗乘石。掌蹕宮中之事,大喪復于小寢、大寢。」

3. 百姓。《戰國策.燕策二》:「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,施及萌隸,皆可以教於後世。」《史記.卷四.周本紀》:「發鉅橋之粟,以振貧弱萌隸。」

4. 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之人。《漢書.卷三六.楚元王傳.劉向》:「陛下為人子孫,守持宗廟,而令國祚移於外親,降為皁隸,縱不為身,奈宗廟何!」唐.釋玄應《一切經音義.卷六.考聲》:「隸,賤屬也,僕也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六回:「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,一個個都貧無立錐之地,然後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,做他們奴隸。」

5. 一種字體。即隸書。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,由小篆減省而成。漢.許慎《說文解字.敘》:「自爾秦書有八體:一曰大篆、二曰小篆、三曰刻符、四曰蟲書、五曰摹印、六曰署書、七曰殳書、八曰隸書。」唐.張彥遠《法書要錄.卷一.宋.羊欣.采古來能書人名》:「高陽許靜民,鎮軍參軍,善隸草,羲之高足。」

6. 學習。明.湯顯祖《紫簫記》第六齣:「俺將此詞送到杜秋娘別院,隸習一番。」

7. 姓。如漢代有隸延之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