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󶎵󶎶

說 明

正  字 A04301 金-07-15
說文釋形 「鋤」《說文》作「鉏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立薅所用也。从金,且聲。(士魚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立薅斫也。从金,且聲。(士魚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本作「手寫字」,立薅斫也。从金,且聲。段玉裁注云:「俗作鋤。」後世通行「鋤」字,《干祿字書.平聲》即云:「鋤鉏,上通下正。」楷書寫法:左半「金」之捺筆改頓點,末橫筆斜挑;右半作「助」︰左下橫筆斜挑,寫法參「助」字。按:「鉏」(B05316),本典收為次常用字,兼為此字之異體。
注  音 ㄔㄨˊ
漢語拼音 chú
釋  義

1. 鬆土、除草之農具。本作「鉏」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鉏,立薅所用也。」晉.陶淵明〈歸田園居〉詩五首之三:「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」唐.杜甫〈兵車行〉:「縱有健婦把鋤犁,禾生隴畝無東西。」

2. 用鋤頭鬆土或除草。《楚辭.屈原.卜居》:「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?將游大人以成名乎?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八回:「亮久樂耕鋤,懶於應世,不能奉命。」

3. 剷除、消滅。如:「剷奸鋤惡」。《漢書.卷一三.異姓諸侯王表》:「內鋤雄俊,外攘胡粵。」《宋史.卷三五八.列傳.李綱上》:「誅鋤內姦,使君子之道長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