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4044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蹶」《說文》大徐本作「蹶」,段注本作「蹷」。 |
字樣說明 | 左半下橫斜挑;右半作「厥」︰「厂」下作「欮」,左「屰」之第四、五筆作豎折、短豎,不接上橫,中作一豎撇;右「欠」之下「人」,長撇筆之起筆不與上橫鉤相接,寫法參「厥」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jué ㈡juě |
釋 義 | ㈠ 1. 顛仆、跌倒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蹶,僵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僵,僨也,方言跌蹶也。」《淮南子.精神》:「形勞而不休則蹶,精用而不已則竭。」《元史.卷一九四.忠義列傳二.喜同列傳》:「喜同突圍將自拔,賊橫刺其馬,馬蹶,喜同鞭馬躍而起,手斬刺馬者。」 2. 失敗、挫敗。《荀子.成相》:「主之孽,讒人達,賢能遁逃,國乃蹶。」清.王夫之《讀通鑑論.卷四.漢宣帝》:「憚數歲之勞,遽期事之速效,一蹶不振,數十年兵連禍結而不可解。」 3. 跳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蹶,一曰跳也。」 4. 踏、蹈。漢.揚雄〈羽獵賦〉:「蹶松柏,掌蒺藜。」唐.李白〈大鵬賦〉:「爾乃蹶厚地,摩太清,亙層霄,突重溟。」 5. 快跑、快走。《廣韻.去聲.祭韻》:「蹶,行急遽貌。」《國語.越語下》:「臣聞從時者,猶救火追亡人也,蹶而趨之,唯恐弗及。」 6. 急速、突然而起。《莊子.在宥》:「廣成子蹶然而起。」《南史.卷一四.宋宗室及諸王列傳下.文帝諸子》:「鑠既歸義最晚,常懷憂懼,每於眠中蹶起坐,與人語亦多謬僻。」 ㈡ 踢。漢.王充《論衡.論死》:「使舒手而擊,舉足而蹶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五回:「原來二馬同槽,不能相容,互相蹶踶起來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