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 正 字 A04012 跡 足-06-13 說文釋形 「跡」《說文》作「迹」。大徐本:,步處也。从辵,亦聲。,或从足、責。,籀文迹,从朿。(資昔切)段注本:,步處也。从,亦聲。,或从足、責。,籀文迹,从朿。(資昔切) 字樣說明 《說文解字》收有「」字,步處也。从辵,亦聲。重文作「」,从足責。後世另通行「跡」字。唐.顏元孫《干祿字書.入聲》:「跡迹,並正。」標準字體取「跡」為正,收「迹」為異體字。此字左半下橫斜挑;右半作「亦」,下左撇、右點不接中豎撇、豎鉤,寫法參「亦」字。按:「蹟」(B04947),收為次常用字,作為「事蹟」、「遺蹟」、「名勝古蹟」等詞用字。 注 音 ㄐㄧ 漢語拼音 jī 釋 義 1. 步行時所遺之印痕。如:「足跡」、「匿跡」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迹(跡),步處也。」唐.韋應物〈寄全椒山中道士〉詩:「落葉滿空山,何處尋行跡。」2. 事物之遺痕。如:「筆跡」、「跡象」。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疑似》:「疑似之跡,不可不察。」晉.陶淵明〈贈羊長史〉詩:「聖賢留餘跡,事事在中都。」3. 前人所遺之事物、功業。《後漢書.卷一○.皇后紀上.和熹鄧皇后紀》:「伏惟皇太后膺大聖之姿,體乾坤之德,齊蹤虞妃,比跡任姒。」4. 考察、探究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誦》:「言與行其可跡兮,情與貌其不變。」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臣竊跡前事,大抵彊者先反。」5. 遵循、倣傚。漢.張衡〈西京賦〉:「都邑遊俠,張趙之倫,齊志無忌,擬跡田文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