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󵲻󵲼󵳈󵲹󵳄󵳀󵳂󵲽󵳇󵲿󵲾󵳁󵳅󵲵𨒏𨒪󵳃󵲺󵲷󵳆󵲶󵲸𨖊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4012-001 足-06-13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步處也。從辵亦聲。資昔切」。《廣韻.入聲.昔韻》迹同跡。《集韻.入聲.昔韻》迹,或作跡、手寫字。可知迹與跡、手寫字同也。又《類篇.足部》手寫字,資昔切。步處也,或作跡。《重訂直音篇.足部》跡,同手寫字

今考「跡」之右形、或從朿作「手寫字」,當從籀文之形而來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籀文迹,從朿。又《玉篇.辵部》迹,籀文手寫字。且字書所引,足證此字從辵從足不分,故「跡」與

手寫字」既視為同字,以「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可也。

異 體 字 A04012-002 𨒏 辵-05-09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步處也。從辵亦聲。資昔切」。

據《隸辨.入聲.昔韻》引〈李翊夫人碑〉形作「手寫字」,並按云:「即迹字。《說文》從手寫字變,隸作亦。」則今之楷體正字迹、跡從「亦」,當由隸變楷化而來。「手寫字」之字形,當與《說文》篆近,由篆體楷得。故見於《字彙補.酉集拾遺》、《康熙字典.辵部》均收「迹」,古文手寫字

又以《廣韻.入聲.昔韻》迹同跡。故今收「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4012-003 辵-06-10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「迹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步處也。從辵亦聲。資昔切」。今楷作「迹」。

《干祿字書.入聲》以「跡、迹」並正。《五經文字.辵部》迹,注云:「經典或作跡」。《廣韻.入聲.昔韻》迹,同跡。《集韻.入聲.昔韻》迹,或作跡。而《字鑑.入聲.昔韻》則以迹,俗作跡。《經典文字辨證書.辵部》亦同此說。然《正字通.足部》、《字彙.足部》以跡同迹。又皆引《六書正譌》注云:「俗作跡,非」。後之字書《字辨.上列者為正.體辨一》乃同以「跡、迹」為正。《康熙字典》以後字書並收跡、迹於足部、辵部。僅《異體字手冊.十畫》以「跡」為或體,收於「迹」字中。

今據《隸辨.入聲.昔韻》此字形作「手寫字」(見引〈李翊夫人碑〉),亦作「手寫字」(〈校官碑〉)、亦作「手寫字」(〈王純碑〉),且注云:「迹字,《說文》從手寫字變,隸作亦。《廣韻》:跡同迹」。則知「跡、迹」從「亦」當為隸變而來。又從足與從辵不分,亦為漢字衍變之常。故此二形既為同字,且並行通用已久,互為異體可也。

異 體 字 A04012-004 𨒪 辵-06-10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籀文迹,從朿」。

《玉篇.辵部》、《廣韻.入聲.昔韻》均載迹,籀文手寫字。《集韻.入聲.昔韻》迹,注云:「《說文》步處也。或作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、蹟、跡」。《類篇.辵部》迹,或作手寫字

又《字彙.足部》跡與迹同。另見於《字彙.二字辨似》手寫字與迹同。

故籀文「手寫字」字,當與「迹、跡」同字。今《異體字手冊.十畫》亦收「手寫字」為籀文「迹」。迹、跡、手寫字既為同字異形,當收「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4012-005 𨖊 辵-11-15
注  音 ㄐㄧ ㈡⑴ㄑㄧˋㄔㄨㄛˋㄗㄜˊ
漢語拼音 ㈠jī ㈡⑴qì ⑵chuò ⑶zé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步處也。從辵亦聲。資昔切。手寫字,或從足責。」

《集韻.入聲.昔韻》、《類篇.辵部》迹,或作手寫字。又《字鑑.入聲.昔韻》迹,或作蹟。《彙音寶鑑.經上入聲》跡同迹,迹同蹟,足蹟同跡。《字辨.上列者為正.體辨一》跡、迹,亦同蹟。故據文獻「跡、迹、蹟、手寫字」當為異形同字。「蹟」當從《說文》或體「手寫字」楷化而得。「手寫字」字則以從足從辵意符相近,改易分化而來。今《異體字手冊.十畫》並收蹟、手寫字、跡為迹之異體。既此同字,收「手寫字」為「跡」之異體亦可也。

⇒「䟄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4012-006 足-11-18
注  音 ㄐㄧㄐㄧ
漢語拼音 jī #jī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「蹟」為「跡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篆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步處也。從辵亦聲。資昔切。手寫字,或從足責」。

《集韻.入聲.昔韻》迹,或作蹟、跡。《類篇.足部》蹟與跡同也。《正字通.足部》蹟,與迹、跡同。《重訂直音篇.卷二.足部》跡同蹟。又《彙音寶鑑.經上入聲》蹟,注云:「足蹟,同跡」。《古今正俗字詁》蹟,亦云:「迹或從足責」。故據文獻所引,迹、跡、蹟之音義並同,「蹟」既為《說文》所載之或體楷化字,故收為「跡」之異體可也。

#「蹟」另兼正字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