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󵬓󰍛𠌗󷊔𢎐󵬑󵬙󵬞󵬐󵬔󵬒󵬛󵬠󵬜󵬚󵬟󵬝󵬕󵬖

說 明

正  字 A03940 貝-05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副、益也。从貝,弍聲。弍,古文二。(而至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副、益也。从貝,弍聲。弍,古文二。(而至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副、益也。从貝,弍聲。楷書寫法:「弍」之鉤筆拖長,包「貝」於左下;「貝」之撇筆輕觸上橫。「膩」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 èr
釋  義

1. 副座、佐助者。《說文解字.貝部》:「貳,副、益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當云『副也、益也』。」《周禮.天官.大宰》:「乃施法於官府,而建其正,立其貳。」唐.韓愈〈劉統軍碑〉:「累拜郎中,進兼中丞,雖在陪貳,天子所憑。」

2. 輔助。《後漢書.卷四九.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.仲長統》:「秦兼天下,則置丞相,而貳之以御史大夫。」《元史.卷八五.百官志一》:「其長則蒙古人為之,而漢人、南人貳焉。」

3. 再、重複。如:「不遷怒,不貳過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御同於長者,雖貳不辭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貳,謂重也。」宋.蘇軾〈東交門箴〉:「人孰無過,過而勿貳。」

4. 增益。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貳,益也。」《周禮.天官.酒正》:「凡祭祀,以法共五齊三酒,以實八尊。大祭三貳,中祭再貳,小祭壹貳,皆有酌數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鄭司農云:『三貳,三益副之也。』」

5. 敵手,才力相當者。《玉篇.貝部》:「貳,並也。」《左傳.哀公七年》:「且魯賦八百乘,君之貳也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貳,敵也。」《三國志.卷六四.吳書.諸葛滕二孫濮陽傳.諸葛恪》:「人情之於品物,樂極則哀生,見恪貴盛,世莫與貳,身處台輔,中間歷年,今之誅夷,無異禽獸。」

6. 違背、叛離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年》:「阿下執事,臣不敢貳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誦》:「事君而不貳兮,迷不知寵之門。」

7. 離、離異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,則諸侯貳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貳,離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上》:「自是始貳於更始。」唐.李賢.注:「貳,離異也。」

8. 懷疑、不信任。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任賢勿貳,去邪勿疑。」唐.陸贄〈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〉:「任而勿貳,然後可責人之成功。」

9. 有異心、不專一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既而大叔命西鄙,北鄙貳於己。」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其刑矯誣,百姓攜貳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貳,二心也。」

10. 變更、異動。《廣韻.去聲.至韻》:「貳,變異也。」《詩經.小雅.都人士.序》:「古者長民,衣服不貳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變易無常謂之貳。」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成事不貳,樂之至也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貳,變也。」

11. 數字「二」之大寫。

12. 姓。如晉代有貳塵。

⇒「二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