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928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段注本: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ēn |
釋 義 | 1. 卜問。《說文解字.卜部》:「貞,卜問也。」《周禮.春官.天府》:「季冬,陳玉,以貞來歲之媺惡。」 2. 卜問之事。《周禮.春官.大卜》:「凡國大貞,卜立君,卜大封。」 3. 女子不失身、不改嫁之懿行。唐.劉叉〈古怨〉詩:「君莫嫌醜婦,醜婦死守貞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一.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「這小娘子足不下樓,甚是貞節。」 4. 堅守正道、忠心耿耿。如:「貞士」、「貞臣」。《荀子.子道》:「子從父命,孝乎?臣從君命,貞乎?」《後漢書.卷五六.張王种陳列傳.王龔》:「但以堅貞之操,違俗失眾,橫為讒佞所構毀。」唐.杜甫〈八哀詩.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〉:「好學尚貞烈,義形必霑巾。」 5. 堅定、穩固。如:「貞石」、「貞木」。《宋書.卷八一.列傳.顧覬之》:「故疾風知勁草,嚴霜識貞木。」南朝梁.劉孝綽〈司空安成康王碑銘〉:「所以立言貞石,貽厥長世。」 6. 褒揚。唐.韓愈〈幽州節度判官贈給事中清河張君墓誌銘〉:「我銘以貞之,不肖者之呾也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