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󵩃󵩄󵨼𣍈󵨿󵨹󵩁󵩀𧯮󵨽󵨺󵨻󵨾󵩂

說 明

正  字 A03910 豆-11-18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豆之豐滿者也。从豆,象形。一曰《鄉飲酒》有豐侯者。凡豐之屬皆从豐。手寫字,古文豐。(敷戎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豆之豐滿也。从豆,象形。一曰《鄉飲酒》有豐侯者。凡豐之屬皆从豐。手寫字,古文豐。(敷戎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豆之豐滿者。从豆,象形。楷書寫法:上半中豎左右各作一豎、三短橫;下半作「豆」,第五、六筆輕觸於「口」。「灃」字(B02356)、「蘴」(B04183)、「麷」(B06235)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時,末橫斜挑,如︰「豔」、「酆」(B05212)等字。此字與「豊」(音ㄌㄧˇ)形近易混,「禮」、「澧」、「醴」等字从「豊」。
注  音 ㄈㄥ
漢語拼音 fēng
釋  義

1. 古代用以承酒觶之禮器,形似豆而較低。《說文解字.豆部》:「豐,豆之豐滿者也。」《儀禮.公食大夫》:「飲酒實于觶,加于豐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豐所以承觶者也,如豆而卑。」

2. 厚、多、大之意。如:「豐功偉業」、「豐富」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矢人》:「羽豐則遲,羽殺則趮。」《列子.楊朱》:「豐屋美服,厚味姣色。」《國語.晉語一》:「義以生利,利以豐民。」

3. 茂盛、昌盛、富饒。如「豐饒」。《詩經.小雅.湛露》:「湛湛露斯,在彼豐草,厭厭夜飲,在宗載考。」漢.張衡〈西京賦〉:「地沃野豐,百物殷阜。」宋.歐陽修〈秋聲賦〉:「豐草綠縟而爭茂,佳木蔥蘢而可悅。」

4. 肥美、飽滿。如:「豐腴」、「豐滿」。東周戰國.宋玉〈神女賦〉:「貌豐盈以莊姝兮,苞溫潤之玉顏。」唐.韓愈〈送李願歸盤谷序〉:「入耳而不煩,曲眉豐頰。」

5. 易經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離(手寫字)下震(手寫字)上。象大之義。

6. 姓。如宋代有豐稷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