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󵟋𧥝󵟈󵟊󵟇󵟉

說 明

正  字 A03805 言-05-12
說文釋形 「詞」《說文》大徐本作「詞」,段注本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意內而言外也。从司,从言聲。(似茲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意內而言外也。从司、言。(似茲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言」之起筆作點;右半作「司」:起筆作一橫折鉤,下之短橫不觸右邊筆,寫法參「司」字。
注  音 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言詞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詞,意內而言外也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一回:「公孫進來,待他詞色就有些不善。公孫自知慚愧,彼此也不便明言。」

2. 語言中可表示完整觀念,能獨立自由運用,為造句之最小單位。如:「人」、「蜻蜓」、「六書」。

3. 有組織之文字或言語,代表完整觀念。唐.段成式《崔玄微》:「玄微又出見封氏,言詞泠泠,有林下風氣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二九.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》:「兩下各執一詞,難以定招。」

4. 辯訟之語或辯訟之事。同「辭」。如:「挑詞架訟」。《淮南子.時則》:「審決獄,平詞訟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四回:「正值向知縣出門,就喊了冤。知縣叫補詞來。」

5. 文體名。興於唐,盛於宋,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,其後又遞變而為曲。句法多長短不一,須遵守格律限制。亦稱為「長短句」、「詩餘」。如:「唐詩宋詞」。

︿
TOP